不带走一片云彩又名Gone with the Cloud
虽然介入这个话题很有视野,涉及很广泛的社会,片头很有意思,奠定了格调,黑白彩色双重叙事,但体感是男性叙事:重男轻女家庭的女子,****行业,消费她的是道貌岸然的优秀教师,死亡并被消失;一个比**行业和教师社会地位更低的社会底层男性发现,但他自然从自己的上面阶层讹不到,转而怂恿女子的父母去要钱分钱,再买些黄纸烧给女子,片尾在小船上独自站立着,身后是灿烂的**,典型的“孤独的英雄”“独来独往的**”这种浪漫化的男性形象。典型的被家庭被社会剥削的女性被同样被社会剥削的男性拯救的故事,但其实是在她死了,所有人还要在她的**上分一杯羹,吸干喝净。死亡女子的姐妹和这种叙事里的大多数情况一样,觉得这男的世界第一好,但他就是要到了死亡女子父母的地址给她一碗盒饭就让她滚。姑且认为黑白叙事部分或许是一种暗讽吧。
很失望,明显模仿大佛普拉斯。很喜欢导演的性格,但不喜欢如此男凝的视角。导演说,女性也可以拍男性视角的故事。我同意。我也很认可戴锦华老师说的:“女性可以不只是拍女性视角,女性可以拍任何视角。”但是,请你们的镜头不要带着侮辱女性的意味,不要永远把女性放在下位者让个男人来拯救,这不叫男性视角,这叫**视角。
炫技大于内容,画面确实有很多出彩的地方,但不喜欢故事,非常不喜欢。导演很自信,或者说,傲慢。
观众:为什么要把女性刻画成毫无反抗能力的受害者,连**都要男性代劳,这让我感觉不适。导演:不舒*,就对了!你去电影院是为了让自己舒*吗?女性导演不一定要与女性议题挂钩,我就是想拍男性视角。我拍的男性视角是偏颇的,但是电影是一门主观的艺术,我就是想表现我主观的偏见。(这段Q&A让人印象深刻)
以短片的体量关注现实题材,导演的锐气和野心呼之欲出。首映后的交流环节,有观众认为无名女孩不应该由男性来拯救。但其实要说老吴真的拯救了谁,大概也只是在不断找人的过程中为无名女孩的遭遇而感到义愤,放弃了一些toxic masculinity,做了一件他原本不会做的事,从而拯救了他自己(当老吴完成这个转变,开始学着尊重女性和尊重生命,他就从黑白世界离开,分有了无名女孩的彩色)。现实经常让人不爽,但是我们真的因此而需要更多**吗?
讲述者视角方面,镜头冷静,把观众摆在旁观者位置,没有给一个参与故事的渠道,这十分安全,但明明片中讲述的世界就是我们所处的世界;讲述过程没有形成冒犯,但讲述的结尾伴随着钢琴曲的满城**又想落在荒诞,算一种比较拧巴的交流方式罢。
故事的结构蛮有意思的。喜欢**美丽绽放后落下手指的情节。
天台上那个尿出彩虹的镜头,是我见过一位导演能做出的最迷惑的事情。
对大佛普拉斯的借鉴完成度非常高,并在此基础上有很多创新。可以从影像中鲜明的感受到导演的自我意识和表达风格,对男主演状态的把控近乎完美,第一次见到如此会塑造男性角色的青年女导演
五星不多。这个片子可以。 结构很简单非常容易理解,看着非常爽快和轻松。剪辑利落干脆。一些完全无关的画面切进来让人感官舒适。猫的呼噜声也录进去真的让我入戏。陪酒女一流演技,导演调教得***彩的处理很特别,意义倒是没必要硬给,电影就是随意表达的工具吧。放花这个部分相当**,****,放了好多,花了不少钱。值得。这是个土匪一样的导演,对歌厅市井非常熟念,生龙活虎的感觉。我最讨厌性冷淡和高屋建瓴的影片,这个影片我感觉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