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孃孃:一朵遲桂花又名Pai Niang Niang: The Last Osmanthus Blossom
想做真艺术 就需做好不问名利去尽极致的准备 超前于**是有可能的 超前于**的冷落能不能受得住?这是留给我们后来人的功课了 修心方能笃志
在艺术中心伴随着映后谈看完。是一种如今已经罕见的闯劲。在场观众有19岁已经认识潘姐姐现在和她吵了数年仍未能搞定白嬢嬢reprise的高世章老师、熟稔比心讲英文更顺的TVB少女组合和当年看过现场的老爷爷。希望这朵迟桂花早日吐露芬芳。
在70年代用百老匯音樂劇的形式演繹中國傳統戲劇白孃孃,確實是個創舉。敬佩她想要出口音樂的理想,引領潮流的傲氣,還有對自己作品那種百分百的自信與肯定。白孃孃未如預期般大受歡迎大概已經成了Rebecca ***的心結,每每提起,便有些壯志難酬的遺憾和郁氣,故而在2014年(?)又自費與青少年合辦了兩場音樂會,稍作彌補。不知道這個紀錄片是否也是她自費創作?
29/10/2023 @ M+。單純以紀錄片來講其實內容並不足夠支撐60分鐘的片長,但意義上主要為白孃孃留低一個傳世的紀錄,而唔再係一個只能靠文字/圖片/音樂去想像既傳說 // 全片重點就係片尾成功出土同修復的72年tvb錄影選段,總算見識到潘姐姐當年無論係*裝/舞蹈/音樂有幾超前,彩虹裙同盜仙草既音樂而家睇都仍然好摩登,只係個人覺得無李小龍所講話超前15年,大概8-10年吧 // 其實一開始有字卡表示希望可以再有資金繼續拍成長片,而映後談先知原來導演本身係拍潘姐姐個人紀錄片,只係今年蔡和平表示終於搵到失蹤多年片段菲林,就決定將白孃孃的部份單獨分拆出黎
9.3 @ SCA #HKOSFF|散場和影展主辦聊起上個月剛好在香港黃霑顧嘉煇詞曲展,看到了片子裡六十年代倫敦潘姐姐那張相片。她說對喔那個展覽就是這部紀錄片導演她們一起辦的,我都好想回去看。 潘迪華的印象第一面是《花樣年華》穿旗袍的上海房東。覺得那一**藝工作者真像歌中唱「花樣的年華,月樣的精神。」
The importance of ambition. 因為潘姐姐勇敢嘗試,才能影響一代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