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又名Like Winds, Like Weeds、Life in a Loop
多给一分给年轻的导演。克制的表达,没有很强烈的戏剧冲突,还是哭出来了。很***“闷片”,除了个别人演技有点硬,大部分人都演的很自然,像是本色出演,很贴近生活。故乡,家人,永远催泪的主题,也是很多导演喜欢当作**座的主题。郭柯宇的声音真好听啊!一个小小bug,**车上**好像写的2023,但是苍山改名是2014?
特别好,情感很克制。兰陵是大蒜之乡,苍山是它以前的名字。全片有很多大蒜的意象使用,象征着故乡和生命力。我从小常听大人们说,由于在临沂大蒜产量高,犯事进去了除了踩缝纫机,更多的可能是剥大蒜。前不久看新闻,预计2027年底京沪高铁二线会全面通车,在这个通道上的临沂三区九县实现三区八县通高铁,其中包括兰陵。到那时外出打工更加方便,北上北京南下上海,那时的“苍山”会成为更多人的故乡吧。
这跟《乘船而去》不仅是在题材上撞车(上海返乡老人疾病家庭),连水平都快撞上了,但总体来讲还是稍稍逊一点吧,人物也更内敛。
#14BJIFF# 本身是个挺容易打动人的好故事,聚焦女性困境,涉及城乡、性别、阶级等多重差异问题,但最大的问题在于人物设定和情节编排并不落地,令整个故事的可信度大打折扣。映后戴老师说的“不是回避而是淡化现实”的说法我持保留意见,我觉得可以淡化但是不能臆想,但凡稍微做过一些田调都不至于把一个保洁员的角色写成这样,感觉是来体验生活的,不是来谋求生存的,实在太悬浮了。当然郭老师本身的演技是**的,也幸亏这样撑着才让整个故事不至于那么想让人翻白眼。但除此之外,整个关于归乡以及留守的表达,都太浅了。
以苍山县回归更名兰陵县为背景,也把荀子的孝道观予以贴合,荀子认为对父母的孝要从生到死,与片中女主的道德底蕴相扣。但是两姐姐原本就把母亲照顾得很好,也择了老人院,老人亦希望留在苍***何女主执意将母亲接到城市局促的小屋就显得鲁莽,只能归咎于编导执意要表现传统乡村的家庭养老向城市一拖二养老过度,就想做底层养老的社会问题,可基本都是在做表面文章,没讲透。还有一些完全不可信不可取的情节,尤其是艺术家年三十跑到她家包饺子的离谱。
女主角几乎落入“新**女德”的的窠臼:道德上完璧无瑕,待人接物无可挑剔,既自立自强不卑不亢,内心又有丰富的精神世界,盛开着文艺的春天。这样完美的女儿、母亲和(前)妻,不论在苍山还是兰陵,她都活在一个不够真实的时空。
电影的音乐舒缓而克制,故事**且动人。在城市生活的我们总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对家乡也总有太多的眷恋和依赖,作为观众很能共情影片中演员的情绪。
综合来说在此类影片中算表达挺清晰的那种,光这点就碾压一众假大空的国产剧**,很好地描绘了一个从未为自己活过的**包揽了家责的景象,隐忍诸多心中之念可结局并没有触及想象中的期盼,牺牲也没还来一丝欣*的价值,当终于坦然地返乡落叶归根,熟悉的人都走了,家也变了名字,那个叫苍山的地方永远都回不去,其实如果结尾不着重点题苍山会更顺畅,意图将**和苍山两个主意结合不做取舍显然让影片的立意很困惑,抛去这点割裂感片还是不错的
故乡是否可以回得去,又是否需要回去,个体的漂泊,出走,或者安置,不管生活与**的浪潮如何,总是要往前走,电影有一种平淡的诗意,沉稳的韧性,如同影片中有趣的故乡意象,又如同英文片名like winds,like weeds。很喜欢片子中的某个时刻和一句台词,可能不是太被别人在意,但击中了我:不要慌。
【17 FIRST 主竞赛】几乎每届影展都有几部乡愁电影,遗憾的是,本片并不是出色的那种,女性视角、克制疏离,可惜空有形式,导致太过寡淡,女主角从逃离故乡到回归故乡的转折还是流于平淡了,男艺术家的人设太刻板,后半段陷入了矫揉造作当中,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