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野雏菊 / Daisies
时长:74分钟
上映时间:1966-12-30
类型: 剧情 喜剧
语言:捷克语
地区:捷克斯洛伐克
导演: 维拉·希蒂洛娃
演员: 雅罗斯拉夫·库切拉 伊万娜·卡尔班诺娃 埃斯特尔·克伦巴赫乔娃 伊特卡·采尔霍娃 Jan Klusák
更新时间: 10-03 00:14
简介:影片开始于两个都叫玛丽的少女(JitkaCerhová和IvanaKarbanová饰)的对话:没有人理解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正在变得越来越糟糕。于是两人决定:我们也要变得越来越坏!玛丽一号喜欢和老男人约会,在他们吃饭……更多>>
雏菊原名:Sedmikrásky,又名野雏菊、Daisies。1966年剧情、喜剧类型片,创作于捷克斯洛伐克地区,具有捷克语语言版本。由维拉·希蒂洛娃执导,并由维拉·希蒂洛娃、帕维尔·祖拉契克任编剧,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雅罗斯拉夫·库切拉、伊万娜·卡尔班诺娃、埃斯特尔·克伦**乔娃、伊特卡·采尔霍娃、Jan Klusák、Josef Konícek、Marie Cesková、Jirina Myskova、Marcela Brezinová、Julius Albert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于1966-12-30公映。
影片开始于两个都叫玛丽的少女(Jitka Cerhová 和 Ivana Karbanová 饰)的对话:没有人理解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正在变得越来越糟糕。于是两人决定:我们也要变得越来越坏!玛丽一号喜欢和老男人约会,在他们吃饭的时候,玛丽二号会突然出现,旁若无人地大吃特吃。玛丽一号把老男人送上火车,老男人以为她会陪着他,火车开动,她却下了火车。玛丽二号在一个收藏蝴蝶标本的男青年家中,用他的标本遮住自己身体的隐**位。她们在夜总会里捣乱,最后被赶走。她们无意中闯入一个没有人的宴会,开始肆无忌惮地享受美食.....本片献给精神生活一团糟的人们。
影片虽然是透过两位同名的女孩的眼光,来认识这个她们不熟悉的世界,但是影片充满了没有明说的意象,于是原本可能是一个单纯且天真的故事,便被埋在了带有讽刺性,太过形式化的影像之中 。《雏菊》是20世纪60年代最具个人风格和**冲击力的作品。影片不但叙事混乱,同时也破坏了视听语言的种种规则。
然而,这部融合了女性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影片,如同所有外表华丽的时髦电影一样,难逃流于肤浅的危险。这表现出一种常见的悖论,作品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
捷克新浪潮代表作,不羁而放纵,漫溢着毁灭、破坏、**与解构之力。1.大量的碎片拼贴(不论是叙事形式还是内容元素,如室内墙上的拼贴画)和高速剪辑,不时插入的密集同主题照片快剪或单镜头内的照片堆叠。2.两种对传统电影空间的破坏游戏:匹配剪辑(动作或视线)时骤然变换空间,打破连贯性;同镜头或同空间内变换不同滤镜(同戈达尔)。3.炫彩特效镜头:飞驰火车后的铁轨。4.在两位**少女恶作剧或捣乱时搭配古典圣洁之乐,颠覆道德与宗教。5.首尾的战争(空袭、爆炸、**)镜头为全片定调和点题——集体性的、甚或全人类的恶与破坏欲。6.剪刀是重要意象,先是随意将香蕉、鸡蛋等事物剪成片,直至将双方身体剪碎-拼贴。7.**的宴会偷吃、脚踩及互扔食物场景易引起生理不适。8.点燃悬挂纸带,以蝴蝶标本遮体,**报纸衣。(9.0/10)
看的人头疼,前半个小时还能有耐心把**的摄影截下来,到了后半个小时就真是...... 跟雏菊沾边的东西果然正常人不能理解,两个**少女的声音快要穿破我的头颅了。看的时候不禁在想我那位黑白色盲的同学看这片会不会控制不住骂爹
片尾说这部电影献给精神生活一团糟的人们,简直深得我心,五星力荐的***片
瞪着眼睛很仔细地看完了,并没有get到笑点,但是因为姑娘可爱*装新潮,觉得还算悦目(虽然她俩真的糟蹋了很多食物)。大概长得***人**神经都有特权吧。虽然电影看不明白,但是大宸短评好好笑😂 房间如此邋遢的情况下她俩的裙子没有褶,脸上粉很完整,假睫毛也形态完美… 学习了💅
跟《水牛城》一样,这部也让我有疯狂截图的**,每一帧都想收藏。
超现实的杰作,**实验手段,在角色上,俨然女版狂人比埃罗。印象中这片被**机构加以罪名为浪费食物。
9/10。神作!剪辑碉堡,画外音碉堡,仿默片云云,**系流光溢彩,趁着青春干尽**疯狂事,表现无政府主义必死。心想导演绝对是个逗*,片尾字幕打出来时笑得前仰后合了。。。大致看了下豆瓣短评后怒打五星!谁说电影一定需要故事的?人家****者肆无忌惮玩地玩结构、直捧电影阐释理论照样牛!!!
通过两个恶作剧少女的破坏行为来批判战争,高级的隐喻。许多电影是情节的有趣,但本作是作为电影这一艺术形式的有趣,拼贴式的剪辑,大胆的色彩,非常理的音效,充满律动的节奏。结局先以明快的氛围让观众共享破坏的**,再以复原这一行为让我们痛感暴力的徒劳虚无与讽刺,脱离剧情、直接***感。
★★★★★★★★★★★★★★★★★★★★★★★★★★★★★★★★★★★★通常会克制自己使用诸如words fail me的语汇去描述一部电影的*率 下意识认为拒绝描述的泛滥只能导向一种思维和表达的惰性 但在「雏菊」逻辑匮乏的意识流影像面前 任何用理性编织的言语都失效了 当密集到窒息的呓语和过载的蒙太奇意象群如轰炸碎片般袭来 波普和叠化的饱和色彩进一步加深眩晕状态 秩序破坏者抵抗着下坠的重力以完成一种“向上的**” 我只会惊诧于希蒂洛娃是施了怎样的魔法 才将齿轮转动式机械的肢体灌注以最丰沛的情绪 用事先张扬的毁灭之必然留下挥之不去的震撼 而对于每一帧都错**影像 则无力阐释也无需阐释 毕竟最愚蠢的行为莫过于强行赋予无意义以意义 在世界崩毁的一刻 沉浸在错愕中的我们都是“精神生活完全混乱的人”
完全先锋派手法拍成的“剧情长片”,却难于纳入先锋派的谱系(这儿有个大弯子要绕哎),这片儿搁在60年简直潮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