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夫人又名The Arch。1968年剧***情、古装类型片,创作于中国香港地区,具有汉语普通话语言版本。由唐书璇执导,并由唐书璇任编剧,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卢燕、乔宏、文秀、周萱、李影、吴村、万里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于1970-10-14(中国香港),1968-10-30(旧**电影节)公映。
董夫人(卢燕 饰)是村中有名的**,同时亦是医者和私塾老师,长久以来,董夫人以其高洁的品性誉满全村,街坊邻里都十分敬重这位贞洁坚强的女性。某日,村里来了官兵,杨尉官(乔宏 饰)是其中的首领,他暂时寄宿在董夫人的家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董夫人和杨尉官之间渐渐产生了真挚的感情,然而,令两人没有想到的是,董夫人的女儿维玲(周萱 饰)竟然也喜欢上了杨尉官,与此同时,村民们替董夫人向皇帝申请了贞节牌坊,在**和亲情的压力之下,董夫人将自己对杨尉官的感情深深埋藏在心底。最终,维玲和杨尉官成亲了,而董夫人守着她的贞洁牌坊,悲凉异常。
最佳女主角——卢燕,最佳黑白影片摄影——祁和熙;最佳黑白影片美术设计——包天鸣;最富创意特别奖——唐书璇。
1970年的香港电影中最值得写入香港电影史的,是票房16万,年度票房排行榜57名的《董夫人》(1969)。《董夫人》是**前卫女导演唐书璇的代表作。作为香港当时为数不多的女性电影导演之一,唐书璇的作品总是和其他人有很大不同。尽管《董夫人》流传甚微,但这仍是她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
《董夫***胆实验的精神,很有欧洲及拉美“新电影”的影子,与其后新浪潮的作品相比,唐书璇的作风令人倍觉敢作敢为。**知名的新浪潮代表作,如方育平的《父子情》(1981)、许鞍华的《投奔怒海》(1982)和严浩的《似水流年》(1984)等,都是内容充实的写实作品。唐书璇作为“女性作者”的第一层面意义,从内容层面来看涵盖了表现人性、女性心理、女**感、女***等方面,从形式层面来看涵盖了细腻的内心刻画、散文化书写、平和的视点等方面。这种女性主题和女性视点在其前两部影片中表现得较为充分,特别是在《董夫人》中,其女性主题、女性书写等女性风格更是显而易见。
影片改编自林语堂著《中国传奇小说》中的《贞节牌坊》。由于“**”大背景影响以及作者的男性性别因素,原小说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启蒙意识和讽刺喜剧风格:林语堂讲述了一个守寡多年的**和她的园丁相好,后来,**为追求自己的幸福自愿放弃即将到来的贞节牌坊,在女儿、女婿的安排下和园丁结婚,成就了一桩超越阶级差异的婚姻。该片讲述主人公董夫人(卢燕饰)守寡多年,她与家中的管家张二叔互有好感,但她一直控制着情感。偶然间又有一个中意的男人杨尉官(乔宏饰)踏进了她的生活圈子,她内心便无法自控地泛起了情感的涟漪。
表面看,影片像是保留了原小说中具有启蒙意识的反封建的主题,但唐书璇却以一个女性作者的主题和视点,表达了更为深刻的人性命题,传达这一深刻命题的介质便是一个内心充溢着矛盾和痛苦的女性。董夫人内心对情感充满渴望但表面又要努力控制自己,特别是当她心仪的男人出现时,她既憧憬着幸福与梦想,又感怀着矛盾与绝望的痛苦。影片对这种女性心理的诠释,是其女性主题的最突出表现。因此,影片虽有一定的启蒙意识,但重在表述人物内心而非传达某种观念,着眼于人性的内在书写,“探讨的是人性所受到家庭及社会秩序的压力,也是个人情感和自由,相对集体价值观念的矛盾。
画面上,《董夫人》亦很有感染力。香港影评人皆指出,她的电影融会了中国诗与画的手法。《董夫人》的景恰如中国古诗,烘托之情油然而发。而加大的配乐犹如这种“由景生情”发生装置的放大器。
琵琶无端太多弦,一弦一柱思寡年。小城之春情已动,贞节牌坊束高栏。****谁有泪,怒中杀鸡起波澜。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端庄贤淑,心如止水,枯灯黄卷,携老扶幼,面山临水,耕读传家;明眸相撞,夜不能寐,心乱如麻,扬汤止沸,落花流水,一幢牌坊,奈何悲秋。导演唐书璇,**云南军阀唐继尧之孙女,其表妹唐书琛,为卢冠廷之妻,伉俪联袂写有美歌《一生所爱》。
光影载道古中国, 电光影落山水间。 小城之春董夫人, 空对着,晶莹牌坊新胜雪, 最难捱,世上寂寞**夜。 弦弦掩抑续续弹,似诉心中无限事, 快若并剪凡心动,杀鸡血污素罗裙。 杀鸡事小,失节事大, 整顿衣裳起敛容,供人观瞻冷如孀。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都付与葬心牌坊。 光影载道古中国, 电光影落山水间
这情调,这节奏,这意境,这剪接,这风景,还有这寂寞人。这得读悟多少国学才能表达的如此含蓄、克制、隐忍?当今中国导演能有这种国学意蕴的艺术审美的恐怕没有了。8.6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一腔愁绪,两处闲愁。琵琶传心事,眉间寄深意。哀婉隐忍、终生怀念的注定只有女性,寂寞心事孤独终老。
四星半,贞节牌坊起涟漪,**情怀总是诗。行云流水诗一般呈现出封建礼数下女性心理波澜和对爱的抑制。“爱”是主观意向,“礼教”**,单纯的欲念在家庭与贞洁下升华为一种领悟与责任,不自觉接受了禁锢的命运而甘之如饴,因为生命已在贞洁牌坊的兴建下得到延续。
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包围着,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波伏娃
虽然无关大局但还是想吐槽杨校尉写的情诗……
这种实景拍的黑白古装片,总有点新现实主义遭遇中国传统文化的感觉,透着与众不同。封建道德观对个人情感的**,故事并不难理解,还特意在首尾做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说明。对白未必有问题,更多是对白方式,太端着了。配乐初听很好,挺久了会觉得过满。
文人电影但骨子里很坏**,女导演要把中国人的那份压抑含蓄尴尬全释放出来,用果和水甚至最后的织布机一上一下指代性。摄影居然找了印度雷伊的**拍的还真有些水墨画的书卷气,乔宏年轻时像好看点的陈建斌,立了牌坊的卢燕演的是真好,杀鸡挺猛的。北影节资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