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做了什么?原名:どうすればよかったか?,又名What Should We Have Done?
全程看得很愤怒,甚至是对导演很愤怒。 他在这个家庭里,可以离开,可以被倾听,可以摆脱束缚。 他甚至被同意拍摄,拍摄可以被善意理解。 可他也是在无视***的意愿,*问她的想法,剪断她的表达。 最后他也没有结婚(父母希望他过的生活)。 他深刻缅怀自己的姐姐。 他承受了观众的审视:他本质在旁观。 他把此事做成作品,大概也在被记录宿命审视。又或许,从一开始,***就对此片了然于心。 片头的两段声明,又是为了什么?没有声明又怎样? 观众们提问时,总担心伤害到导演,可是片中导演的那句「協力しましょう」真是气得我想大笑。 就是很痛苦,很厉害的一个作品。
在非常理性的疯里被迫消逝的一生。
話題本身是很有價值的,完全可以和若昂的Vita對讀,機構和家庭究竟哪個是神經**症患者的墳墓。私影像的紀錄方式也使得無法進入語境的觀眾中途退場。發現沒,爹永遠不會在別人開口時候停止自己說話。 #MOIDF##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医者ならわかる。 剥削。 已经没办法评价这个作品好不好。作为作品来说他当然是成功的,以及导演和制作人那句希望看过的人把这边电影分享给越来越多的人看。但是作品背后充满了剥削,或许作为弟弟不算见死不救,但是这种懦弱的贯彻他本身的,以至于最后一刻也要向98岁的爹求证自己。或许一开始去拍去记录只是对家庭父母的反抗,但是到后面已经是想拍出震撼人心的电影想疯了。 元町映画館 1.13監督とプロデューサー舞台挨拶の回
堪称**恐怖故事,每次他们提到自己是医生影院里都响起冰冷的笑声,果然不管什么教育程度的**家长都永远只相信自己是对的呵呵
无法打分的纪录片。来自本片导演也是家中长男即主角的亲弟弟的记录,非常的珍贵。 二十五年和三个月。 83年她第一次出现统合失调的阳性症状,夜里被父母送去医院,第二天早上又被带回,父母称医生拒绝给健全者诊断,在家里这么一待就是25年。 在父母六十多岁的时候,导演也就是弟弟终于得到了他们的同意,送姐姐去***院看了病。姐姐在经过了三个月的药物治疗以后出院回家。镜头前第一次出现了生活自理的姐姐,加热剩菜,刷盘子,照相,正常的语速表达自己。来自北海道札幌的所谓高知家庭的故事。镜头里的所有人,除了病人本人都看是温和内敛的。 想起来札幌另一家精神科医生夫妇协助女儿分尸的故事。
元町映画館。在**家庭,做参与者太残酷,做旁观者正好。冷漠和沉默,或者逃离,是自我不走向毁灭的我能想到最好的办法。 导演把这段经历拍电影是很好的反抗,报复和自虐。也能感受到导演对姐姐的爱。
不到两小时的影片,记录了一朵花未开而凋零的全过程。少女时期的雅子身穿淡色风衣注视镜头,和片尾她躺在棺材里被**和**埋住之间的三十多年,全部压缩在两小时之间。而她三十年的生命受困于北海道的家中,因为父母选择搁置她的精神**而不理…
看完后立刻想到了之前读的《育儿放弃》那本书 当第一次叫来救护车时,被医生诊断说对于健全的姐姐提供精神治疗会对她产生心理伤害时,接下来的25年间目睹着姐姐歇斯底里的精神状态却只是一味的在玄关和房间上锁,直到妈妈得了认**碍才带着姐姐一起去治疗,最终三个月就转好出院了。这何尝不是一种忽视的暴力,姐姐的这25年又算什么? 充斥着无力、愤怒的106分钟,想抓起每一个人的衣领去问你们到底是在做什么!但让自己害怕的是,一瞬间居然有些理解作为导演的弟弟为什么没能报警,为什么没能坚持带姐姐去医院,为什么只是一味的记录。这一家还是医疗相关的高知家庭,放到普通家庭中类似的事情发生会有怎样不一样的结果呢。 对于这种私影相很难说是否是一部很好的影片,但如果成为社会热点议题,让更多人去看到去反思也许就是它的意义所在。
自私**的父亲和无力保护孩子、最后只能成为帮凶的母亲,太熟悉的**家庭构图。导演的姐姐因为精神**症被身为医学研究者的父母关了20几年,但最后治病其实只花了三个月就退院了。父母迈过自己的自尊和骄傲需要那么漫长的岁月,但孩子的一生已经被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