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Dnevnik Glumova / Glumov's Diary
时长:5分钟
上映时间:1923
类型: 短片
语言:无对白
地区:苏联
导演: 谢尔盖·爱森斯坦
演员: 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夫 亚历山大·安东诺夫 谢尔盖·爱森斯坦 Mikhail Gomorov Junior Inkizhinov
更新时间:
资源状态:
简介:更多>>
葛卢莫夫的日记原名:Дневник Глумова,又名Dnevnik Glumova、Glumov's Diary。1923年短片类型片,创作于苏联地区,具有无对白语言版本。由谢尔盖·爱森斯坦执导,集众多位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夫、****·安东诺夫、谢尔盖·爱森斯坦、Mikhail Gomorov、Junior Inkizhinov、Vera Muzykant、伊万·佩里耶夫、马克西姆·施特劳赫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于1923公映。
是爱森斯坦参与普罗文化运动剧场期间1923年参与创作的一出戏剧《聪明人》的影片部分。很幸运买到了孔夫子上一本影印书,台湾远流出版的大卫-波***写的《The Cinema of Eisenstein》的中译版《开创的电影语言》。周传基在为电影学院教材《外国电影史》作序时说过,“把前苏联最早期的电影大师们,如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人的电影**归为20年代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一个重要分支,也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来,****的电影史学家始终不诚实地回避这一点。”这个先锋的意思,不能理解为走****道路,因为他们对布尔乔亚倾向是怀有敌意的,至少,应该说他们与其他国家的先锋派艺术家一道以不同的方式探索新的艺术可能性。
这时候就有电影的自反性了。【人们应该在影像中惊叹那背后的现实(比如特技,一个镜头运动,一团奇迹般突然燃起的火】。叠应变化本身就是有趣的。有点形而上的意味。而且技法简单伟美。那个时候不用特写。是好事也是坏事。坏事是精神层不够注意力不足,经常看不到那个特写(这也是后来加入了特写的原因),我却觉得应该是这样的,应该通过故事结构和意义的叠加让观众观察力高涨,这样一个特写就可以很小,它的周围就可以被很多事情包围,构成一个画框,画出宇宙和生命,然后画框分解再组合……诗意是这么来的。爱森斯坦艺术和哲学的功底差了很多。
爱森斯坦也玩过梅里爱的花招。费里尼的《小丑》里面可以引用这部片啊。然则着实跟不上他的剪辑逻辑啊。高楼那段挺危险的。总之,爱森斯坦拍喜剧好可怕……
Filmic ****** to Eisenstein's modernized, free adaptation of Ostrovskiy's 19th-century Russian stage play, "The Wise Man" . The anti-**** Glumov tries to escape exposure in the midst of acrobatics, derring-do, and farcical clowning. Several members of Eisenstein's troupe at the l
有意思!目录:对**小丑变形日记。
看过梅里埃等人之后再看,少了震惊之处。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的爱森斯坦。
【BAMPFA】2018.1.31.3:10pm 现场钢琴配乐。
能够看出爱森斯坦受到多大程度上的**和美国的影像 也能说明他后来为啥要追梦好莱坞和拍玻璃房子
有趣而荒诞恐怖,短片分为两段,也看不出什么直接的联系,或许主题是片头文字,一切智者皆是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