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原名:Good One,又名露营悄悄话(台)
轻巧灵动却又非常有力。文本太厉害了,把女主放到了一个中年男人的语境里,一开始以为只是温和轻柔的批判,后面发现实则是给父权社会和男凝当头一棒。前面的对话非常灵动,充满了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后面痛斥的点也非常准,爸爸愿意因为朋友在帐篷里放了饼干(容易引来熊)而**责骂朋友,却不愿在女儿受到朋友言语*扰的时候保护女儿,还能体现出父亲带女儿出来玩只是为了满足他自己所期望的一个“美好的亲子时光”,女儿是否开心根本不重要,他只想维持住自己的开心时光。而且看完反观前面的一些细节也能发现都有所对应,剧本设计太棒了。女主演得太好了。
露营是女孩的**礼,也是对父权说不的开始。拍得很轻小温柔,有徒步山林的气息。
在巴黎香榭丽舍电影节,整部电影轻松又沉重的青春日记,让人耳目一新,感受到女孩经历的失望,敏感和脆弱。正如导演本人的性格一样。映后Q&A一位挑事的观众*问导演为什么片中黑人演员是负面角色(其实和本片根本没有联系,里面的黑人演员只出现了几分钟是女主的好朋友,也没有任何负面)导演很诚恳地说很抱歉你有这样的感受,告诉观众这个角色的缘起,突然观众打断导演再次*问是不是故意用黑人演员,导演继续诚恳说她不是故意的。观众继续咄咄*人。我站起来对观众吼,拜托,打断别人说话是粗鲁的,别把你的意识形态当作暴力的**,何况和电影没有任何关系我。观众开始大吼,美国电影对黑人不公,然后摔门。导演在台上哭了。天啊,感觉**电影人太不容易了。出门的时候,我走过去告诉她,你的电影很棒、是拍给懂的人看的,而不是给仇恨者。
灵动女孩第一次经历冒犯,又第一次遭遇无视的入世记。但很遗憾,就目前前来看双周今年的选片逻辑显然出现了电影美学上自我狭隘化的误区。这些故事大都看上去好像发生在一片清新,轻巧又敞亮的小空间中,森林中,圣诞夜的老房子,一片虚构的加拿**斯语区,但这只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假象,它们并没有勇气和雄心迈进哪怕一丁点虚构和想象之中,只是满足于编制小花园的十分钟,而电影剩下的90%都用来复制这些小发明已然贫瘠的基因,或者将一条才开始通向某处的小径费劲九牛二虎之力自圆其说。想想去年的《甜蜜的**》,更不用说《火之谜》是怎样造了一座仙境又将其翻得模样全非,怀念这些有着天真的破坏力的电影。
【剧透预警】 。。。。。 。。。。。 。。。。。 【剧透预警】 多么真实、细腻的*****视角。许多镜头意味深长,女性观众们很轻微地发出【我懂你】的笑,男观众可能会一头雾水。 住酒店要顾及他人睡地下的是自己,拿个枕头还放回去了。全程听男性年长者讨论他们自己,女孩默默灌水,帮忙支帐篷,煮饭,刷碗。即使做事做得非常出色,却还是要被不如自己的爸爸习惯性说教、教导、“指导”。 善解人意,敏感细腻的她去开导爸爸的朋友。却被对方开“黄腔”。爸爸知道后不以为然,无奈地问她“能不能让大家最后有个愉快的一天”? 最巧妙地就是最后的父女互动。这是家***是生活,不会因为被擦边就一直闹下去,毕竟姑娘们的生活就是由无数个【默默忍耐由他去吧】组成的。
7.0/10 娜拉出走后会怎样?导演说,不会怎样。
导演写的很妙很克制,用日常中幽默甚至带有一丝丝恶趣味的对话将情绪和故事慢慢推进,把自己observant的特质都写进了女主的视角里。青春期的女主跌宕起伏的情绪仿佛像森林里此起彼伏的**声**藏在每片树枝下的昆虫和蝴蝶一样,需要仔细聆听和观察。反观两位中年男人,像塞满了太多无用之物的笨重的登山包。忍不住联想多年后再次回想这趟徒步,那种说不出委屈的滋味也还是只有女主一人懂。片子的配乐很棒。
对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力关系刻画很细腻,它与爱纠葛在一起,以及不动声色的女性视角,让一场森林徒步有了情感张力。
不管父亲好友那句话是有意无意,在中国的话,父亲的拳头就应该揍到那男人脸上了。
3.5 好的那今年的hiking quota给这部吧。还是比old Joy好些的,更有些dramatic tension,尤其最后二十分钟。然后回过头去看前面平淡沉闷的场景和对话,很多细节草灰蛇线都埋着,后面的爆发并非偶然。可是,美国人真的太喜欢hiking了,我应该是无法投入以hiking为主要框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