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原名:火龍:愛新覺羅-溥儀的後半生,又名The Last Emperor。1986年剧***情、传记、历史类型片,创作于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地区,具有英语、汉语普通话语言版本。由李翰祥执导,并由李淑贤、王庆祥任编剧,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梁家辉、潘虹、李殿馨、李殿朗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于1986-03-27公映。
朝代更迭,沧桑巨变。当年高高在上的****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梁家辉 饰)有心重铸**,无奈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可阻拦。在中国的大地上,清朝、**、辫子军、军阀、日本侵略者、***,你方唱罢我登场,昔日的皇帝沦为阶下囚,不复当年**。经过新中国的改造,溥仪脱胎换过,决心做一个好公民。昔日的皇后、嫔妃或死或离,几无生活自理能力的溥仪晚景凄凉。在***(王铁成 饰)的授意下,政府为他安排与医院**李淑贤(潘虹 饰)结成夫妇。婚后生活平淡幸福,却也诸多劳苦。这位曾经万人之上的皇帝,还将经受更多**的磨砺…… 本片根据李淑贤口述改编而成。
第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提名)
第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李翰祥
第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提名):Qi Yue Cheung / Hing Cheung Wong
这部电影不同于李翰祥之前导演的“清宫片”,不在场面宏伟、布景堂皇、*装考究、气氛隆重上下功夫,而是从“人”的角度来表现溥仪一生曲曲折折的传奇遭遇,通过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去捕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普通人性重新发现的神圣感。中国历代250名皇帝死亡后都是土葬,只有溥仪是火葬。影片拍的是历史人物,自然不能包罗**,每部分也不能平分秋色,溥仪前半生便以简洁的闪回或插叙,像蜻蜒点水一掠而过,疏密有致,详略得法,但在回忆中免不了出现一些不连贯镜头,像衰败中的官闹和后妃下场,在时空编排上略呈紊乱,可是那份末世沧桑却使人像在翻阅一本厚实而沉重的历史画册。梁家辉饰演溥仪,紧紧抓住他三次上台、三次下台的戏剧纽带,演出他从摆脱皇帝的悲剧到转变***”的喜剧,刻画其笨拙、木讷而不失稚气童心、软弱聪颖而又无能、既战战兢兢又天真纯良的多面性格。
关于**那段戏,虽然拍得很少,真有旁观者清的感觉。另外:溥仪回故宫,真实的段子是当***问他要门票,他气愤地说了一句:我回我自个儿的家还需要门票么?
可与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对照观看,二者结合便是溥仪悲催的一生。
感谢李翰祥留住了八十年代质感的北京影像。年轻的梁家辉要剃了额头的头发来演谢顶的溥仪,家庭生活的唯唯诺诺很不错。潘虹**和那些妖艳的**不一样,用连指手套揉眼睛好可爱。倒是李氏姐妹夸张了些。
优点是大量**场景且还生动写实,尺度令人惊喜,在这类题材已成禁脔的今天洵为难得。缺点很明显,这戏纯系李淑贤粉饰自己的一面之词,李的为人经考据掰谎后现已有定论,识短暴躁浅薄促狭贪婪。溥仪早逝跟晚年不幸**关联。悲剧一生,出狱后又遇上政治**和那****求平淡度日岂可得啊。和老婆看。
梁家辉演溥仪真是不二人选。。。
港人拍国片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对历史的还原太不精细,就是个小品片段式的传记片儿,爱**儿,带点儿喜剧味道,主要在东西城取景的。潘虹很有腔调,梁家辉唱了《咱们工人有力量》和《春天里》。据说因为贝托鲁奇买了《我的前半生》的版权所以李翰祥没法拍,于是梁家辉拒掉了给老贝演溥仪。
太神了…一个香港演员84年在内地演的个建国初期末代皇帝的后半生,这是要何等功力才能驾驭啊?比起太过漂亮的**和自带正气的陈道明,梁家辉不仅外形更接近溥仪本尊,神韵也颇丰,几乎毫无破绽!剧本对政治的调侃也是恰到好处,也就香港导演敢这么调皮了。P.S.潘虹**年轻时不输林青霞啊…
好压抑啊。梁家辉的溥仪,和陈道明黄子华的,并列三大最佳溥仪塑造了。一直觉得**版的溥仪差个劲儿。
八十年代的中国电影怎么都和清宫戏干上了?而且常常一人分饰多角:梁家辉在火烧里演咸丰,在火龙里演溥仪;潘虹也是先在火龙里演李叔贤,次年在末代皇后里演婉容。相比之下刘晓庆演慈禧可算得上从一而终了!
李翰祥拍摄的真细腻,对场景**的还原能力好过现在这些太多。吵架都必须先念几句XX语录。再次给我男神演技长跪不起!前后半生无缝切换的跟玩儿一样。跟潘虹一起在老北京的小院儿里完全木有违和感。唯有两条大长腿还依稀能辨。真是天生就是**中的**。ps:潘虹实在太美了!脖颈都那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