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形容词原名:Polițist, adjectiv,又名字典与警枪、媒介、Police, Adjective
以《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一鸣惊人的**尼亚新锐导演再度威震戛纳、连夺两项**的黑色写实喜剧。一个警察明知法令条文即将因改朝换代而修改,所以不愿按长官意思立即逮捕一名涉罪不重的学生,却陷入两难处境。幽默讥讽的笔触,直指人被体制物化还洋洋自得的悲哀,戛纳首映掌声如雷,证明**尼亚电影奇迹并非昙花一现。
又是这种粗粝的影像,纪实的风格。长镜头,生活化。平静中暗藏机锋,查字典那整个一场戏把整个戏抬起来了。真棒。
一个又一个的长镜头。最后在字典里查了“警察”,很点睛地让人回想起片名:警察,形容词。
三温暖电影。城市无休止地向主人公泼去寒冷,与人的对话则一次次地让他感到燥热。但是当人和体制合而为一时,就连冷和热也变得无法区分了。电影中唯一可以确认的温暖是小两口之间的对话,而那正好也是电影中唯一打了暖光的场景。
真的很闷,我竟然坚持仔细的看完了,很写实让我觉得好像就发生在眼前...
谈歌词(作为意义象征的形象)、说拼写(**尼亚学院的规定)、查字典(moral law的缺失),权力机器-象征秩序的编码与命名。*****、board,这些不断重复的文件、黑板(paperwork),划定了界限,让男主人公conscience抗争注定失败。(有趣的是最后在黑板上为捉捕行动画的地图,依然是paperwork)
看到最后才发现这是一部充满哲思的片子,一个警察在法律和自己的道德准则之间该选哪个呢?我想,字典是无法解释的。
简直闻到了异国的空气,让人想起东欧那些最遥远的市景,既不如**亲切,又不是西方的陌生。表现“状态”的电影我从来不觉得闷,闷的是那些没来由的抒情。不觉得电影在针对什么集权,而是指向任何权力的附属品,任何化约人性的历史过程。形容词的消逝是任何制度的丧钟!
如此低调的故事,如此黑色的幽默,如此隐晦地以小见大,导演很勇敢也很有才
太闷了,开头五分钟就是主角一个人不停的走路,后面还有读一封信也花了5分钟,其他类似镜头太多,这片大概只有几万元成本。看豆瓣分数还不低,嘿嘿
总之呢,如果看到大街上有人在做事,又不专心在做事,还老拿眼睛盯着你看的,他就是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