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原名:Despair,又名Despair - Eine Reise ins Licht。1978年剧情、奇幻类型片,创作于西德、**地区,具有英语语言版本。由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执导,并由汤姆·斯托帕德、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任编剧,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德克·博加德、安德烈亚·费雷奥尔、克劳斯·洛维奇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于1978-09-20公映。
上世纪30年代,一家德国巧克力厂的老板是**人,面对婚姻和事业双重触礁,万念俱灰。他**脱离自己的生活,如同灵魂出窍似的从旁观察自己。当他看到一个街头流浪汉时,那人在他眼里跟他自己长得一模一样。为了“互换身份”,他**了对方。 本片跟法斯宾德其他作品有很大差异,他采用了知名编剧的剧本,而且还是改编自纳博科夫的小说。精彩对白似乎集中在影片的前三分之一。影片大胆、俗气,曾遭到广泛的恶评。
第28届德国电影奖(1978年)金质电影奖-最佳导演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第28届德国电影奖(1978年)金质电影奖-最佳摄影迈克尔·包豪斯 Michael Ballhaus。
第28届德国电影奖(1978年) 金质电影奖-最佳制作设计 Rolf Zehetbauer。
第31届戛纳电影节(1978年)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本片跟法斯宾德其他作品有很大差异,他采用了知名编剧的剧本,而且还是改编自纳博科夫的小说。精彩对白似乎集中在影片的前三分之一。
呵呵,所谓的perfect murder...可不是自己一厢情愿想出来的~ 我喜欢…浅紫色!
镜头非常好,唯我型人物精神投射的那片紫色很妙。但是,纳博科夫的原著实在不适合这样拍。精神**+**在电影里不能按照时间顺序展示,而按照时间展示的此片,又失去了小说中精神**的第一人称叙事所带来的迷惑性和悬念。
终于等来这一片。名小说名编剧名导演+名演员的大对撞。由于纳博科夫的小说风格和斯托帕的剧本改编,这一片成了法斯宾德最晦涩的电影。电影的身份认同主题也区别于典型的法氏政治话题。但效果仍然凌厉。最最爱博加的最后一场独白!就在那一刻,四位主创的**人格汇聚到了一处啊。。
法斯宾德的电影永远只有一种属性:“玻璃”——他不会“浪费”任何一个放大暗示***元素的镜头。就算是紫色,他也有本事挑出最极致的浅紫罗兰色,让人从片头字幕就开始凌乱。总之,**出戏的干扰使看第一遍时很难把握住触发男主压力持续增大的各个小细节。
原著没看过。看得出法后期在运镜、调度和布景上已经把个人风格完全融入其中。主角的表演在法的片子里有点过,英语的对白也怪怪的。
当法斯宾德遭遇纳博科夫,也真**也真绝望;叙述者和参与者一体,背景意识流变化;一个充满魔力的**被再次演绎成喋喋不休的精分故事,即使再好的蒙太奇和闪回,也很难表现纳博科夫复杂无**时态。
对生活的不满导致赫曼精神异常,继而出现幻觉,总能看到另一个自己,最后将这种幻觉投射到了其实外貌和他毫不相似的流浪汉身上,或许是因为他太想摆脱自己的生活想获得另一个身份才会那么疯狂。影片前半段还是含有很多的政治讽刺后半段节奏加快,结尾的台词很点睛。PS博加德几乎每部片里都失魂落魄的
**犹太资本家的**故事。法斯宾德拍这片子其实就是想说犹太**,****。
一位巧克力工廠老闆在戰後12年的德國社會中開始精神**,他**著殺害另一個人並假冒他的身份來逃離自己的生活。影片的風格和演員表演讓我想到古典好萊塢和那種慧頡尖酸的台詞。當然加入了法斯賓達式的情*放縱和**關係,以及政治觀照和現實虛幻難解的瘋狂。
英語對白和使用Dirk Bogarde都是失敗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