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夫的诊所又名Doctor **'s Country Clinic。2007年纪录片类型片,创作于中国大陆地区,具有汉语普通话、甘肃方言语言版本。由丛峰执导,于2007公映。
“对西部乡村局部人文和自然生态细腻温暖绵长的记录,有力量的影象志” 《马大夫的诊所》 作者: 丛峰 片长: 210分钟拍摄: 2007 作者简历: 1995年 毕业于***学 2002年 出版诗集《那里有一列我看不见的火车》 2002年 参加平遥**摄影节单元展 2005年 开始拍摄纪录片 作品年表: 《信仰》(2006) 《持***的人》(2007) 《马大夫的诊所》(2007) 影片简介: 甘肃省古浪县黄羊川镇,这里干旱少雨,自然条件恶劣。 马秉成是当地一位受人尊敬的乡村医生。由于医术高超,他狭小的私人诊所里,每天都有很多前来求医的普通农民。 等待看病或抓药时,人们时常谈起**各样的事情。春天,种完田准备外出打工的人们,临走前到诊所来看病抓药,有年轻人,甚至还有老太太;几名妇女谈论起一个外出打工失踪了十年的人;由于早年在小煤窑的长期劳动, 一位老...
纪录片《马大夫的诊所》并没有夸张荒谬感,甚至相反,该片的拍摄手法十分平和、自然、朴素与谦逊。导演丛峰在剪辑中没有惊动和打断那些有意义的片段,他尽可能地记录和展示对话的完整性、原生态和语言的内在节奏。
时间太长了 且感觉没有什么主题 ~
三个小时确实超过观影限。不过很值得。这里也是白鹿原。这就是农村生活原本的样子。导演啊,你究竟是怎么打入人民内部的呢。我好像也在那里生活了一年。
我们村的那个赤脚医生也是医术高超,但是很早就体制化了,去参加了基层卫生医务人员的考试,平步青云,现在也是混得如鱼得水。
做到了最大限度的客观呈现,留守老年的闲碎言语和不算严重的病痛撑起了全片的内容。欢快事总是惊人的雷同,而悲恸却曲折离奇。止不住泪流的老人,**的民工,分不清茫然还是纯真的儿童,都如雪地中的空酒瓶一样伶仃永存。葬礼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场演出,生亦何苦,死亦何哀。
还记得,有一年的一道语文**作文题叫做《圆的联想》,那时,我写了从画圆看出中国知识分子的宿命。如今,这个命题可以放在这部片当中,从“画圆”看出中国农民的可悲宿命,这片儿把很多中国劳动人民的糟粕给挖了出来,虽然略显冗长。
稍微稍微跳着看完的。在马大夫的诊所这里,大家就钱、土地、跑掉的儿媳、外出打工受欺负、别人家家常事,展开话题。职业病,黑暗,**,哪都有。西域地貌,干瘦赤褐的农民…摄影机就在这些家常和平常风景中游走,捕捉靠天吃饭人们的社群,和他们生生死死所在的土地。有几处*心的地方:独自背女儿离去的母亲,让医生别耍花招的病人,输着液开始自言自语的老人,口中的儿媳妇就是一个商品,40岁的两人蹲在地上聊出路。还涉及**,医疗及教学资源短缺问题。农民们很喜欢refer“土皇上”“包青天” again在这部片子里我坚持之前的发现:原来“生生死死就那么回事”并不应该全然被解释为豁达,更多的是一种搭伙过日子的冷漠。忙忙碌碌的奔波为生计发愁,你我最好是在自己的位置上扮演好传统角色,最大的共同点是一起承担的苦难,不能不平淡
如果他们效仿黑人,来一场 "Peasants Live Matter",会是什么样?感谢如此平实的记录。
就像每个村里都有个“树先生”一样,每个村里都得有个“马大夫诊所”!
听里面的那些人讲话,就像是在听我的外婆、我的婶子大娘们讲话一样。
太冗长了,很难耐着性子看完4个小时。所有琐碎的个人故事目的是为了勾勒这里人们的生存现状,事实上,了解西部偏远乡村的人都知道这样的现状,作为社会学资料片,这部片有它的价值,但作为纪录片,可以再精简一下。 最后一个场景有点震撼,听了3个多小时每个人的悲惨故事,全片唯一的笑声居然来自于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