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兵的夏天
城市青年马小兵一心想把母亲的坟迁来跟父亲的坟合葬在一起,这样父母就可以在另一个世界里团聚。但是在一个城市化进程迅速的地方,受父母生前的家族宿怨的影响,马小兵的心愿变得难以实现,最终在各方激烈冲突中,马小兵对亲情和爱情意义的追寻,在一个严重的结局中得到了**,并得以解脱。
马小兵的结局充满戏谑,虽然涉及了**各样的现实元素,甚至还有一些政治因素,但是一直处于离主角不远不近的距离,整体淡淡的。
以拆迁为主线,行走于节奏,记录生活中的**细节。以去世父亲的残影,表现对曾经的留恋。以废柴男主的生活轨迹,表**民对强盗的无能为力。生活中充满爱与同情,但强拆却在破坏城市,破坏生活。幢幢高楼平地起,竖起的却是居民的墓碑。导演在摄影上下了功夫,配乐也十分适合,纪实与**并存。
很喜欢。最后强拆纪实加入,应该算是夹带私货有点偏题吧,但很有冲击力,尤其配上<***** on you crazy diamond>(音乐这个艺术形式,模糊而毫无指向性,但真的很强大,这歌创作目的本来和****毫无关系的,却特别契合。还想起之前看香港学生***的视*,yellow一响起就泪目了,这歌也无关政治)
马小兵游离在社会的边缘,他被高速的城市化和金钱化的爱情所抛弃,他摆脱不了父亲的预言和梦魇,却阴差阳错地与父亲团聚,如同当头一棒,醍醐灌顶。快速建起的高楼大厦和真实的影像相重合,一家三口的坟墓成为社会转型的缩影,不仅生猛也充满讽刺。听导演亲述因与戛纳导演双周擦肩而过从而**张献民年度十荐,可惜了。
“没有想过要从政治角度出发去做这样一个片子。只是人的群体生活困境。”马小兵的角**较废柴,是设计好的,实验电影,想设计个比较废柴的角色。想搬的搬不走,不想搬的硬要走。田野上路过的鬼魂,是另一个世界的游魂,马小兵是这个时间的幽魂。主题:一个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
初看魔幻现实主义,再品绝对的现实主义。
在某一时刻有预感马小兵的命运,极具戏剧性的死亡。
闲人马小兵之死。没有刻意聚焦人的栖居之所,而是用一双有距离的眼睛注视着一切,这一点不可避免地联想到最近看的《一一》。房子与墓地是个人抛不开、却又不足以支撑人生的命题,也促成了马小兵游离于热气与鬼气交织的川渝地带,总之是一部孕育出鬼城丰都的地方拍出的神神叨叨的片子。如果把对最后纪实素材的感情累加到对整部作品的印象之上,是否算是作弊呢?
满屏写着刻意;“无心”地把过时的男性思考编入了情节 怕是还自喜**
5/10。是一部现代电影。 丧父并丧失一切锚定位置的主角,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孤儿”:极端的孤独个体。于是影像也成为了存在主义化的。从某种意义上,成都的闲适也为主角提供了一个放逐化的空间,容许无意义的游弋与摄影机紧贴的**,于是都市与个体在影像上具备了统一性。 但值得注意得是,影片虽着眼于现代都市的迷茫个体,展示随意化的感知多样性。但主角对其亡父的感情与幻象,或也指向一种政治苦闷的症候状态。 从某个意义上,影片欲图建构一种社会政治体系的指涉象征。但事实上,这一体系与对它的指涉也稍显,总难以与影像本体构成足够的关联,最典型的体现,莫过于极富象征意义却太过莫名其妙的故事结局与结尾社会纪录影像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