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人这山事原名:那山人這山事,又名Stranger in The Mountains
二次大戰結束後的緬甸,有一群**在邊境的中華民國部隊,於韓戰時牽制著中國大陸的雲南一角,而在堅持了12年的”**大業”後,在國際壓力下,有一部分部隊撤返台灣,而沒有跟隨撤台的官兵,只得留在泰北自立更生,靠著馬幫及墾荒農作活下去,最後竟成了泰國的僱傭兵,只為了一紙身分證,在泰寮的邊境帕黨高山上生存著。 而在1961年撤台的游擊隊,被分發到南投的山區,從一片不毛之地開始墾荒,50年後,泰北帕黨與南投清境山區, 呈現出兩種不同的人文樣貌, 同一批命運共同體,確擁有各自的國族觀,而他們的下一代,也面臨著充滿矛盾的認同。 本片為作者“滇緬游擊隊三部曲”的第三部曲,藉由泰北帕黨與南投清境,這兩座山上的游擊隊後裔的生命史,他們如何在墾荒的發展中,一步步重新建立每個人心中的國族意識,並藉由雙方堅韌的生命力,呈現出彼此對土地的認同感轉化,歷史觀點藉由兩地間的相互擺盪,...
日久他鄉成故鄉,相較於第一部陳述前因後果,收場的本片探索第二、三代的思維——南投的第二代在社造導入之後溯源,而泰北的第二代一面糾結於國籍國歌,一方面憧憬東協十加一的經濟起飛,真是時代的眼淚。然而三部曲下來,**最大的雲南裔眷村(已拆遷但聚落、商家仍在)似乎沒怎麼入鏡,應當有緣由吧。
滇缅三部曲最好的一部了吧 @TIDF
@府中15 如果不是剛去完清境農場玩,我可能不會突然對這個題材這麼感興趣大老遠跑去板橋連看4個小時。回正題:同樣是孤軍後人,留在泰北與撤退台灣的兩群人現況與認同的比照。說實話,第三代開始對故土的認同已經稀薄了,同理,台灣人對大陸的認同感又何嘗不是呢。
吾栖处即故乡,究根结底这并非人的本性。
當年志願宏 盡付異域空 泰寮蒼莽間 青赤遺餘忠. 其實何止「雙元史觀」對照多組呈現 相較眾所周知政治敘事 泰北與南投 南方山野密林之間(實則古已有之)異同關聯 才有更多的真實. 93師 辛苦了
#giloo×TIDF# 滇緬.游.擊.隊三部曲終曲,也是其中最佳。前朝遗民,大夢何須醒?往事不可追,大夢早醒矣。歷史夾縫中的人必須要尋找到自己生存的路徑與理由。比起前兩部主要偏向的口述史內容,這部更為現實與當下,呈現了五十年后流落泰、台第二、三代的不同境況,也更為有力地剖析了國族/民族認同這一議題。有幸於19年去了趟清境農場,見到雲南元素親切又遙遠,他們是「原住民鄉的異鄉人」。而這片土地曾反抗的符號,卻成了散落熱帶的異域信仰。我想,導演去那裏的心態,應和我一般。直面之時,是我們茫然。
非常幸运地碰上纪录片影展,看了《那山人这山事》,讲的是异域孤军的故事,依然是“不可说”范畴。向来只有胜利者才有资格书写历史,所以历史的真相或可能越来越模糊,观影过程有些“真相”实在颠覆这二三十年的认知,有些不舒*但试着去接受。
認同,認同,認同。鄉愁,鄉愁,鄉愁。
在燦爛時光看的.....沒看過前面兩部曲 不過從導演訪談感覺的出來是最有感情的一部.....裡面出現的雲南雞卦很有趣
何处是原乡。温情的终曲,也是无奈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