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94分钟
上映时间:2019-02-08(柏林国际电影节) / 2020-05-15(美国)
类型: 剧情
语言:英语
地区:美国
导演: 丹·萨利特
演员: Virginia Ahern Eric Barroso Strawn Bovee Kolyn Brown Caitlin Mae Burke
更新时间: 10-09 21:09
资源状态: 可播放
简介:在过去的十年里,一个年轻的**由于未确诊的精神疾病,或者可能是由于**,变得越来越不正常,而她更稳定的朋友有时试图帮助,有时会退后保护自己。Overthecourseofadecade,ayoungwomanbecome……更多>>
十四岁原名:Fourteen,2019年剧情类型片,创作于美国地区,具有英语语言版本。由丹·萨利特执导,并由丹·萨利特任编剧,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Virginia Ahern、Eric Barroso、Strawn Bovee、Kolyn Brown、Caitlin Mae Burke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于2019-02-08(柏林**电影节),2020-05-15(美国)公映。
在过去的十年里,一个年轻的**由于未确诊的精神疾病,或者可能是由于**,变得越来越不正常,而她更稳定的朋友有时试图帮助,有时会退后保护自己。 Over the course of a decade, a young woman becomes increasingly dysfunctional due to undiagnosed mental illness, or perhaps to drugs, while her **** stable friend sometimes tries to ****, sometimes backs away to preserve herself.
💧😢🥲🐈👧😿😭😭💦💦💦🧡🧡🧡🤎🤍😭😭😭暴风哭泣
FCVQ2020. 和上一部Sophie Jones同一个单元放映,可能在排片的时候就把这个单元叫做mumblecore或者greta unit。女主和好友的故事其实预示了伯德**到纽约之后的两种可能的生活方向,要么遵循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创作者或者艺术家,要么走向嬉皮士的**。这片子有趣的一点在于表现好友那种错乱的生活方式,随时换人的男友,起伏的事业,场景之间的逻辑联系需要观众的脑补,拼接的过程成为体会生活混乱的一种鉴赏方式和情感链接。但也仅限于此,那种无条件的包容以及不对好友生活态度批判的取向让整个作品的讨论离地(就像greta几个代表作那样)到最后特别简单地解释了女主对好友的真挚感情从何而来以及她在葬礼上这种情感的外在表现(以家人的冷漠戏谑作反衬),也算是一个有爆发力的结尾。
#69th Berlinale# 论坛。两个女孩从十四岁持续到今天的友谊,正在经受其中一个人自毁型人格的不断考验。影片的对话场景真是乏味得令人崩溃,尤其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终于有了一点剧情冲突,等到两人最终摊牌那场戏还是颇有力量的。相对而言比较长的结尾部分剧作忽然有了灵气,时间跨度拉长:主要部分的结尾Mara怀孕一个月,结尾部分则是Mara的女儿两岁,五岁的两个时间段,一下子沧桑感就出来了。不过影片的工艺实在是欠考究,摄影和声音设计都比较粗糙,加之前半段的冗长,后三分之一纵然精彩但是也无力挽回。
结构很清晰,但是整体缺乏亮点。
纽约式的闲聊,偶遇,胡扯,男女乱搞和突然的死亡
这些片断宣示着,时间不再retention一个过去或protention一个未来,时间只在一个个**/失误中节奏性地敞开自身,因此,Jo的死亡可以指向一只猫的死亡,而死后的Jo所召唤的生命强度可以来自一个被讲述的故事("It's Jo, Jo from the story! ")。
影片的主体表面上是由生活切面构成的琐碎情境延展而成的双人关系,但片名或双人关系实则都只是女主视角的时间注脚,一部简单的单主角电影。除去套用Mumblecore的一些基本演绎方式外,和《米拉》有许多相似之处。
前半段略有Francis Ha的感覺,可惜鏡頭分鏡實在太無聊,加上不知所云的定鏡遠景,淪為一個普普通通的獨立製片。後半段與女兒的互動和葬禮橋段雖有升溫,但十四歲這主題真是牽強的可以。死了一隻貓。
简单的故事却是最真挚的情感,这段从14岁的友谊以一种看似轻而易举实则处处为艰难的方式维持着。在从单一视角讲述的故事里,Jo的悲伤我们一无所知,而主角在保住自身但又因为爱而两难的境地中徘徊,在末尾用平静克制的语言叙述了我和Jo之间友谊的珍贵,前往葬礼时女儿说jo死时的大哭却做到了许多煽情电影花了大半小时才能达到的效果——它残忍且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