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owery
第一次看到bowery的中文译名觉得好陌生 有点像john wilson但真聊了也真敢
如果这纪录片有续集,倒是可以拍拍疫情后夜晚的包厘街成了什么「鬼」地方。(想要Luc Sante那件克莱因蓝盘扣外套!)
在纽约生活第一年不知走过这条大街多少次,时至今日仍能发现很多未曾留意的细节和历史;这条大街就像纽约下城的一个缩影,见证着城市的**、艺术、活力、腌臜和不可阻挡的士绅化脚步。第一次了解到这里曾是剧院、马戏、滑稽表演的**地还是通过贴在大街墙面各处的Windows on the Bowery海报,那是比华埠更早的种族史,在本片中神奇地通过表演欲旺盛的黑**叔再现。纽约的历史是层层叠叠的,偶然有一天注意到2街街角被命名为Joey Ramone Place,才意识到这里后来又是朋克的诞生地。但在纽约,哪个街区有Avalon的公寓楼,就意味着哪里已经完成了士绅化,而New Museum、Sperone Westwater、Citizen M等设计感十足的建筑已经一点点地将这条街曾经的污渍稀释。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些华人经营的灯具城,它们无数次照亮我离开学校、饭局、酒吧后回家的路。
les的history真的是太太fascinating了!二十多年前的影像。如今果然gentrify到无聊。
在街区,通过人群重现当时当下的社会街景和生存样貌
像个有趣版本的tenement museum visual tour(他们有某个实地tour,就在bowery附近,给人看了一小块框起来的墙面,里边墙纸次第剥开,显露攒叠得很厚的截面。无数新住户住进新贴墙纸小了一层又一层的公寓,街上也换了一波又一波的主导群体/族裔,现在的bowery已经与94年很不相同。一切都斑驳,轱辘轱辘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