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夫石原名:La pierre de l'attente,
《望夫石》(La Pierre de l'attente,1991),陳英雄一部21分鐘的短片,曾經獲得1992年里爾國際電影節(Lille International Short and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評審團大獎
好片啊!性别分工下家庭主妇的望夫石生活,再掺进两出对仗的希腊悲剧式**(兄妹&母子)的关系,这就拓出了很大阐释空间(如父如兄如子啊……)20分钟,不紧不慢,信息量却远大于2小时的青木瓜。(令人崩溃的婴儿夜啼,参见穆谢特)
豆瓣原先的海报是张DVD九格进度图,然后我随手在电影里截图,倒转后上传就变成了挺***海报,所以不得不说陈英雄对影像的感知能力是真好!炒碟青菜都拍的那么好看,厨房滴水,眉目烧晕的妻子,呱呱嘀嘀的婴儿,外出的丈夫,越南的传说和歌谣,即便是在**拍摄也能将**完全抹掉。
当代背景下的古代传说,男性角色被淡化到几乎没有存在感,陈英雄从短片开始就专注女性视角了。
我觉得椅子的意象也许是想表达俩人之间身份关系的变化,从之前的**关系变的更加复杂,家庭中的椅子可以和身份联系在一起吧。剪辑不错。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古老神话的现代悲剧演绎。
6分 给看不懂剧情的豆友们说说:影片一开头的字幕就点出了,这是兄妹**的悲剧。大逃难时,女主下船登岸,遇上男主,两人结为**。一天女主给男主看后脑的伤疤,说是4岁时**打的,男主登时明白女主就是失散的妹妹。当晚男主离家出走,只剩女主在家中带着孩子,苦苦望夫。
传说叙事的变体:**丈夫出门,再未回来,**在饥饿寒冷之中,还有幼子要抚养,等不到希望的**于是去做了**。后来孩子死了?**沦落贫民窟?
古希腊式的**传说与**的神秘主义视角。布列松式的大特写与剪辑,陈英雄早期的象征主义美学。
如果法语是电影的母语,那么越南语就是失母的啜泣。用标准套间的居室建立了**人带来的现代的“海”,孤儿寡母榻卧在被褥堆叠成的礁石中,等候已经远去的男人。望夫的全程,只有此岸母子留守,没有丈夫的出海沉没。此岸是近乎天籁的歌唱,太美,极尽婉转,因此将这个越南传说的再造,总有种希望“离开的他们(**人)记得我”的别扭。从自己来看,感觉越南人唱歌美的不像话,大概是很接近小时候外婆的童谣。虽然并不愿意用民族视角和在地的眼光去理解越南作者,可是任何非西方的影像不都是在寻找那种超越惯例的语言,但是最后求而不得吗?
四把椅子。诗意剪辑(女主角的一系列跳近镜头)。巧合与狗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