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银行
為了培養孩童們負責的態度,並讓孩子盡早意識到自己的能力與報酬息息相關,賴主任在文林國小推行了一場金融遊戲──於校園內成立「文林銀行」,並發行文林幣。所有參與老師每學期會拿到固定金額,依據學生「工作」表現給薪。給薪多寡,會依是否擔任班級幹部、參加班際比賽、課堂參與度、評量成績等項目評比後決定。 當所有人都各自有了價格時,教育與道德的價值何在?每個小學生的價值,又標價多少?上揚的價格,能激發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嗎?自由心證的價值,又能調動出人的積極性嗎? 賴主任能成功控制住整個遊戲嗎?
台湾2011年将理财教育纳入九年一贯课程纲要。“文林银行计划”正是在此背景下,由一位小学老师发起的可感可触的“货币制”理财教育实验,即学生在校园中可以一定行为赚“钱”,购买所需,最终将学生客观的需求转化为主观的理财思维。纪录片对准这一过程中老师、家长、学生三方的角力,探讨“文林银行”究竟是功利化学校教育的推手,还是促使学生**选择能力提升的途径。影片叙事饶有张力,交替着上层改革者的思虑,中层执行者的行动,下层参与者的反应,以及意见相左者的反对,将学校教育实验精巧地**为一个微缩的政治生态文本。
CCDF10上看到了短片版本,只用了简单的几个情节讲述了赖主任推行在文林小学推行文林银行,帮助小学的孩子们建立金钱观的故事。 短片版的叙事感觉有些急促,非常期待最终的长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