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书的距离又名Tourists(英)
框架太大了,不,甚至框架也没有搭起来。依然在探索
作者可能是想批判,带着预设的立场肯定能找到对应的场景。但我想它所反映的只是极微小、极片面的一部分现象,书即便是作为摆设,书店即便是作为刷手机的场所,也体现了它承载的社会价值。读书的人少,爱书的人会多一点,靠书装点门面的**不少,都挺好,没必要去否定哪一类。
形式是好的,内容是差的。人与人的距离都真假难辨,何况与书。
拍摄者希望通过书店内部5段固定长镜头,讲述一个戏剧性的故事,传达我们与书的距离越来越远。可是作者意图率先覆盖镜头信息,不足以提供这种表达的丰富性,反而镜头让我们和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所谓书店里看书和非看书行为的对立也是一种传统叙事。事实上在疫情时期走进书店,何尝不是另一种世界的阅读。2023年模范书局创始人去世,书店关门又重开,这是另外的故事了。
书看不看,在哪看不关你的事。书店又不是图书馆,弹幕里嘲笑人家拍照的干嘛呢?
在书店的静态视角,没有对话旁白,拍摄到的都是在书店里拍照、玩手机的人,只有最后一个镜头一个小孩在看书,但还是不断被手机**打扰,最后离开书桌。
讽刺当代年轻人去书店只拍照打卡不看书的现象,不过实际上真正有阅读习惯的人并不会真的去书店看书吧,像我,我可能会去看看有哪些想看,有兴趣的书,记下来,网上买回来再看,或者坐下来观察一下环境,氛围,单单享受这段时间。看书的时间很多,并不缺这时候,在书店看书也不会让你更懂书。
标题与索要探讨的问题是很有趣的,但个人以为拍摄的内容流于形式和某些“文青”对电影理解和个人风格的自我感动,内核也停留于对表象的朴素批判,这借助于短片前后所塑造的反差,结尾的“**”不知是否有意为之,但我认为设计的还是挺巧妙的。
题材大于内容了,有些“标题党”
b站推荐。五个片段两个片段是**拍照的也是无语,去书店喝咖啡玩手机,只有最后小朋友在认真看书,结果还被打扰两次……零碎片段拼凑的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