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51分钟
类型: 纪录片
语言:英语
地区:英国
演员: christian rodska
更新时间: 10-20 07:24
资源状态: 可播放
简介:1945年7月26日被认为是英国选举历史上最令人震惊的一天。胜利凯旋的战时领袖温斯顿·丘吉尔和保守党在选举中大败而归。以前从未赢得过议会多数席**在野党工党,在选举之中大获全胜。那是一个让人震惊并且完全出人意料的结果,并……更多>>
温斯顿·丘吉尔:赢在战争,败在和平原名:Churchill: Winning the War, Losing the Peace,2016年纪录片类型片,创作于英国地区,具有英语语言版本。集众多位christian rodska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
1945年7月26日被认为是英国选举历史上最令人震惊的一天。胜利凯旋的战时领袖温斯顿·丘吉尔和保守党在选举中大败而归。以前从未赢得过议会多数席**在野党工党,在选举之中大获全胜。那是一个让人震惊并且完全出人意料的结果,并且此结果改变了英国政治历程。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声望如日中天的丘吉尔,为何会被由他带领着走向了胜利的人民所拒绝呢?为何那种拒绝是如此的彻底呢?**了一群杰出的政治家,传记作者和作家,本片会探寻这样一个问题的**:一位表面上声望已达到**的男人为何会如此戏剧性地被踢出权力之外呢?
虽然很多画面是找专业演员进行搬演完成的,但是因为是二战以后丘吉尔著名政治受挫个案,所以显得很具体,引用的内容,既有料又有新鲜感。能让我们了解到在普通工人阶级那里,丘吉尔其实一直不受待见。他的广泛树敌,也让他在政治上罕有盟友
有瑕疵的伟大,人们总是乐于期待一种完美无瑕的伟大,可是根本上来说,是环境选择出的英雄,英雄本质上就是普通的人而已,是机遇和对手造就了它的存在。丘吉尔也一样。换句话说,选择一个管教严厉还是理解你处境的老师来教授你,你的选择也会因为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如片中所言丘吉尔输在和平,可丘吉尔的功绩同样也是不可磨灭的!想到一点:时评只能是认识一个人的唯二纬度,因为可能在你死后,后世评价可能会把你掀个个儿——仅仅是为政治*务的需要……如此只管做当下对的事,何苦费心“修祠堂”呢?!再说,功成弗居,是以不去,丘吉尔都七十五了,功成身退未必不好!
这个纪录片也侧面反映了***在记录,历史所具有的偏见性
可以跟《拯救不列颠:温斯顿·丘吉尔与他的战时内*(1940-1945)》对照着看,纪录片中关于1945年竞选之事在书中也多有记载
感觉下坡路一走就停不了,X起X落都是传奇
对英国历史感兴趣的初学者难免对这样的选举结果感到讶异,因为在流行的神话中,丘吉尔被看成是伟大的战争英雄以及**自由的捍卫者。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们敬佩的丘吉尔很可能只是被后现代某些流行观念塑造出来的偶像,真实的丘吉尔更像是一位生活在******的老派**,心里只有上帝和女王,他从未真正了解过英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他所代表的是对旧**制度的回归,所以战争结束后,他想让工人重新回到战前的样子,可这并不是英国人打一场世界大战的目的。丘吉尔低估了英国**的程度,大部分英国人期待的未来是丘吉尔从不关心的。丘吉尔的失败,让如今世界四分之三的人口唏嘘,在我看来,这正是英国**的伟大所在。
看完之后,丘吉尔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丘吉尔很崇拜**,写过关于**的书,又是二战中的反***领袖,令人自然而然的愿意相信他是一个在各方面都不错的人。可惜跟**相比,丘吉尔简直就是愚昧、自大、守旧、道德观和品格都**问题。理所当然,这个靠**身份上**二流人才无法达到**的高度。丘吉尔和**都是战时参加选举的***,区别不只是**竞选连任的时候第二次**战争正如火如荼,而丘吉尔的战争实际上已经结束,更重要的是,丘吉尔是被工党*迫参加的,**是主动要求进行大选的,**对建议暂停大选的人说,如以战争为由暂停大选,则等同于我们为之奋战的正义事业受到挫败。结果是,丘吉尔被唾弃,**以史上最高票连任,民众以投票的形式支持**,同意继续把他们的孩子送上**——为了正义事业而奋战。
客观的讲述了一个右到骨子里的**政客的起起落落~
0.影片由历史重现(较差)和访谈组成。1.如果没有二战,丘吉尔应该只是一个二流的政治家。"He was the man of the hour, but not before then, n not after then." 2.丘吉尔毫无远见,但死心眼、一根筋的性格**,使他不计代价和德国开战,奇迹般以少胜多,使他成为战争英雄。3.丘吉尔是保守党,代表**富人,这是他的本质。他不了解百姓的生活,战前战后,他都始终如一地要维持旧秩序,富人剥削穷人。他认为白人至上,认为印度、**人是低等人,不应该被平等对待,他制裁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