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点军魂原名:The Long Gray Line,又名赤胆香魂万古情(港)、西点军魂(台)
West Point staffer Marty Maher (b. 1876), who came there from Tipperary as a waiter, enlisted in 1898, instructed several generations of plebes in boxing, swimming and tradition, stayed at West Point all his life, his romance and marriage to Mary O'Donnell, and his declining years after her death (1948). He was buried there in 1961.
以传记片的外壳包装的一部的宣传美国西点军校的主旋律影片。前40分钟是轻喜剧,有些陈腔滥调,后面则变为正剧,中规中矩。不喜欢泰隆.鲍华
“跟你说了多少遍,我的名字叫马蒂!不是本年度最有名的那个君子好逑的马蒂,是西点军校版万世师表的马蒂。”……其实并不太好看。约翰福特这次把视角从“西部”或“前线”挪到一片祥和的大后方,失去了战火纷飞大敌当前环境险恶高山峻岭白云叠嶂骏马奔腾的情绪平衡,再照搬以往自信乐观的群戏角塑模式就显得过于闹腾,老福特到底不是霍克斯,无法因材施变拍出真正闹腾的怪人喜剧,影片常常处在似喜非喜似正非正角色莫名自嗨的尴尬状态。而这种用高情绪讲低冲突故事之后难以避免的问题在那位青出于蓝的头号福特粉丝黑泽明几部现代题材作品之中也有呈现。
片子的确是站在西点军校的立场来展开叙事的,承认西点对美国战事的客观贡献。但只有一味的歌颂吗?无论是马提初到西点被**压榨到后来其好友、学生统统被送上**不再生还。一面奖章换不回一条条性命,西点铸造了他们,也终结了他们的性命。**、父子、师生,**情感关系,还是**之间的喜剧效果让人印象深刻。
爱尔兰精神和传统太可爱太好笑了XD 其他就比较平庸主旋律,虽然也不难看(结尾还是有被煽到)。感觉泰隆·鲍华有点miscast了。又见Robert Francis.
在那个州长出现之后,福特就开始真正缅怀了。爱尔兰人,***爱国主义。传统,每个人名都有据可考。
这片子就像是一部西点军校版的《万世师表》,鲍华尽管演的很努力但还是让人觉得差了一口气这个人物并不太适合他来演绎,而奥哈拉至从《蓬门今始为君开》之后就一直在福特的电影中重复类似性格的女子——率直可爱强势坚忍的爱尔兰**。。。PS福特电影**有的民谣风格总是深深的感染着观众。。。
典型的福特,像是西点军校版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你可以说福特的电影有多主旋律,但是他电影里关于集体,荣誉,家庭那些传统价值观现在看来是难能可贵的。他的构图无疑是所有经典好莱坞电影里最好的,写**是最佳之一,还有就是所有歌舞场景,拍的极为考究。
50年的西点军校生涯,这题材确实适合福特这种民谣式流水账,有些戏有笑点,有些又有些感人,但整体记忆点不多
老式的美国主旋律,剧情略显拖沓做作。
斯特劳布说是experimental film也不无道理,大量的固定长镜头;福特的仅有两部cinemascope的第一部,阅兵镜头充分利用宽银幕优势,后面杨索那些构图其实都可以在这找到源头;几处细节前后呼应,构图暗示回忆,结尾近乎超现实。借着西点普通旁观者的故事还是讲的类似青山翠谷的glorification of life in the illumination of death,最后还是会被打动。Tyrone Power比想象中好,除了爱尔兰口音有点尬;不过到了第二条时间线的时候确实可以换拨演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