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歌谣又名THE JOURNEY OF A SONG。2021年纪录片类型片,创作于中国大陆地区,具有汉语普通话语言版本。由张其佳执导,集众多位鲍元恺、张其佳、黄诗扶、宋荣琴、何红玉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于2021-04-13(中国大陆)公映。
本片以江南小调《无锡景》为起点,以北京小曲《探清水河》为终点,以民间小调为切口、歌谣的流传变异为叙事线索,以同宗民歌、同母题文本为暗线逻辑,来追寻和探究《无锡景》《照花台》《卖油郎》《探清水河》等民间小调的“前世今生”。 透过一段又一段的歌谣,一窥近代历史的浮沉巨变、城镇乡村的兴衰变迁,以及大人小物的喜怒哀乐。
高光太多,本以为是“一曲微茫度此生”的纯考据,但民谣毕竟不只活在故纸堆里。ta像个背着小包袱的小孩子那样,一边翻山越岭、横川渡洋,一边慢慢成长,变换了模样。最后被全片的群像也被导演的结束语打动,她说:希望那些曾经或者即将失去的,总有一天,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综述是博论水平,视*则更适配内容。熟曲填词是传统,这里谈更中下阶层的音乐媒介与体裁,是成熟剧种以前的小戏俚曲,朴野却仍有序,哪怕源头不可寻找这同一支歌最终成为各地人的乡音。第二季在拍摄中,不知会否突破汉族。(一)起:《无锡景》(1-2)《叹五更,侉侉调(3-4,更广阔地域的相似外来曲)四碗菜,照花台(5,第二个演员的出现)。盼情郎,约会(花鼓)(6一些可考证的传播短路径),桂枝儿,挂枝儿,打枣杆,打扫街,银纽丝》,江南华北东北西北,湘桂浙,(7凑趣梅香的改写变体,明代记录,历史回溯);琉球与日本(8-9不够愉快的**高层朝贡旅行)《卖油郎》(9,主角关系的性转变体)结:《探清水河》(10-11);(二)寻歌记歌复原的人们(12-13);融合创作,当代继续的跨境传播与代际传承(14-15)
不如改名《行走的导演》!歌没听上几句,导演又开始出镜讲话,走走停停了。旁白有点啰嗦,剪辑有点零散,说是讲一首歌,但有些地方扯了很多无关紧要的琐事,看得让人郁闷。从无锡景到侉侉调再到照花台以及最后的清水河,歌谣的流行与流传,不仅是承载了一代人的经历和感情,也见证了**的沧海桑田。最后两集有点硬凑的意思,不过鲍老师说得都很中肯。
看到第八集的时候才终于确定这个片子只准备讲“一首歌”,非常好。前12集对《无锡景》历史的探案寻踪,后3集是现代的回响。当代对中国民歌的这个小切口,其实跟****诸多学人挖掘中**谣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对中国身份的追问。末集全片群像让人感动。
这个真好,仿佛看了一篇影像化了的大**
实在是太社会学啦!无用而美丽的知识
挖掘得非常好,给了我们做戏曲研究的人新的灵感
行走的《无锡景》,音乐无国界。冷知识:奥德威1851年创作的钢琴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1907年被日本作曲家犬童球溪改编成旅愁,1915年李叔同旅日改编成送别。
从**的网红歌曲《无锡景》这首民歌小调起,抽丝剥茧到《怯五更》和《明月照花台》,更神奇的这曲调遍布桂北,湘西,京津,口外,青海,江浙等**数省的各地戏曲,更传奇的是还留存于海外 的琉球。 溯流追源,从中看出人口的历史迁移潮流和文化的传续。 或许从这部纪录片中可以看出:民谣有时是历史**的隐性注脚,历史是民谣曲调的一纸背书。
近年来看过的最棒的文化类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