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之子原名:Le fils de Joseph,又名我爸是若瑟(港)、The Son of Joseph
主人公一直和母亲住在一起,从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在几经斟酌之后,一场精彩纷呈的寻父大冒险正式展开的《约瑟夫之子》。
看预告以为是一个青少年电影,电影放映时却讨论的是宗教家庭问题,看到快结束时终于明白过来主题是哲学和生活,全片的颜色运用也有隐喻,很用心的一部电影,并不太适合亚洲市场。
男孩的房间里有一副卡拉瓦乔的画,讲的是亚伯拉罕把独生子以撒献为燔祭羔羊的故事。当男孩拿起从五金店偷来的刀,对准生父的脖子,《旧约》得以颠覆般再现。约瑟和母亲的爱意则是天使,阻止了亚伯拉罕杀子献祭的手臂。不记得子嗣的生父既是亚伯拉罕也是希律王,那声对不起穿越虚空,为前尘划上了句点。
我从哪里来?这是语法单调而枯燥的《约瑟夫之子》提出的核心问题。它以一场混淆了名字的误会开启寻找身份的旅程,最终找到的是作为《人之子》的爱。于是从哪来没人再关心,谁是真正血缘上的父亲也不再重要,因为无姓儿早已成了供不应求的时髦产业。同是思辨性的哲学寓言,尤金像独奏曲,杜蒙如交响乐。
@balmes 尤金格林的神经刀宗教小剧场太对胃口了,举重若轻的人间喜剧,**感人。矮子全程帅到爆炸,给摄影和*装师傅发鸡腿!
套用圣经故事的现代寻父之旅,色调温柔清新,构图极为工整,大量面部特写的粗暴推拉既荒诞又逗趣。
1. 幸好这样的头脑没有被格式化,非常有趣,那么慢但依然保持着稳定的节奏,不慌乱的叙事。2. 用现代人重新演绎了耶稣跟***、约瑟夫的故事。4. 色调,画面,房间内饰,不多的建筑外景都非常典雅,镇得住。5. 音乐吝啬的只给了片尾。恰当。
尤金格林真的好怪咖,用很奇怪的超生硬的对话拍了一个现代人生活但内核其实是宗教的故事(只能这么形容了),但最终效果竟然很有趣。而且!第一次在影院看到这么多超长固定面部特写的Fabrizio Rongione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黑宗教的那么多终于来一个正方代表。演员的木讷表演形式是比较突出的印象吧,有时候有语言教学尬聊的错觉。形势不错,只是设计感太强没什么余味。[B-]
固定机位、特写镜头、**表演,导演用颇具阿基风范的手法,讲述一个现代寻父寓言,与《圣经》互文,向布列松致敬,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会心一笑的幽默和温柔可爱的真情。
哪有布列松,完完全全的新浪潮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