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推荐 ——2017-10-14
(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有件事表妹一直觉得好奇怪。
这明明是一个全民变美的**:大家越来越讲究化妆、穿搭、拍照、p图,上传到朋友圈,谁都可以美得像明星。
这又是一个明星质量集体下滑的**。
倒不是说长得有多难看,而是没特质、不耐看、缺灵气。
同样是追星,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回想表妹从小追的**,大多来自两个产地。
香港。
青霞楚红嘉欣祖贤曼玉慧敏……
当年家里墙上的海报、挂历,全是她们的美照。
这种渣画质照片请再给我来一打
哪个不是风华绝代(关键人家还纯天然),演技也没的说。
另一个地方是,**。
这个嘛,只要你是资深影迷,肯定也不例外。
就问下面的九宫格,你能认出几个?
什么叫美哭了?这就是,这张图表妹是一边流眼泪一边做的
怪不得类似的评选从未停止。
讲真,让表妹选出最爱谁,还真难。
但想来想去,有三位不得不提。
别人美得像花瓶,她们美得特立独行。
****·阿佳妮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世纪只能出一个阿佳妮。
既是说她的容貌,也是说她的才华。
天使面孔。
黑发碧眼,挺翘鼻子和精致小嘴,皮肤吹弹可破。
最传神的还是那双眼睛,清澈得像是藏着一片星空,一汪海洋。
与生俱来的容颜,只是神奇的开始,电影中的她还有着——
魔鬼演技。
表妹想说不疯魔不成活,这说的就是阿佳妮,她身上存在着一种圣洁与癫狂的碰撞。
和以演技**的丹尼尔·戴·刘易斯一样,阿佳妮也是个戏痴。(这里插一句,丹尼尔和阿佳妮曾经爱得死去活来,真不难理解)
她是唯一一个获得五次**凯撒奖影后的女演员。(从1982到2010,跨越28年)
还有,柏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两次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提名。
演一次,神一次。
1975年,特吕弗拍摄《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仅20岁的阿佳妮扮演大文豪雨果的女儿阿黛尔。
这个角色,没人能比阿佳妮诠释得更好。
表妹最难忘的一幕,莫过于影片结尾阿佳妮不朽的凝视。
她伫立海边,痴迷地直视着镜头。她的目光如此坚定不移,她的美又如此勾魂摄魄,怎能不为之动容。
连导演特吕弗都承认,世上没有哪个男人能够逃离阿佳妮的眼睛。
何止男人。
曾有影评人都说:
不知当年特吕弗拍《阿黛尔·雨果的故事》的摄影机还在不在?因为承受了阿佳妮那样注视的摄影机玻璃即使不疯狂,也一定是碎裂了。
后来的《罗丹的**》《玛戈皇后》,阿佳妮扮演的无不是为爱痴狂的女性。
阿佳妮一生中最惊人的角色,是在安德烈·祖拉斯基《着魔》。
她扮演一个着魔的**,背着丈夫**,而她的**,不是人……
阿佳妮忘我投入,贡献了教科书级别的表演。
尤其那段地铁道长镜头崩溃戏,从身及心,触目惊心,绝对可以载入影史。
当年凭借此片,阿佳妮斩获凯撒奖影后和戛纳影后。
有人感叹,阿佳妮演了那么多次疯子还能存活至今,神经坚韧!
这样的阿佳妮,的确一个世纪只能出一个。
****·于佩尔
说了阿佳妮,怎能不提于佩尔。
两人不仅同名,年龄仅相差两岁,年轻时还曾和合租过一个公寓。
当年凯撒奖偏爱阿佳妮,让她五次夺冠,其中三次,台下坐着的就是同被提名的于佩尔。
但于佩尔也不输,她冲向**,把欧洲电影**拿了个遍:
戛纳(两次)、***(两次)、**电影凯撒奖(两次)、柏林银熊奖……
如果说阿佳妮胜在极致,那么于佩尔就胜在自如。一个偏爱燃烧,一个讲求控制。
说实话,于佩尔的脸,美是美,不是绝美。
但她身上有那种**前卫知识女性的独特气质,表面波澜不惊,内里**撕扯。
她演的角色多是“不正常”的**。
为什么?
因为正常的性格千篇一律,而人性中的畸变,才是艺术的富矿。
年事渐高的于佩尔,还没有停下登上事业新高峰的脚步。
2001年的《钢琴教师》,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的同名小说。
于阿姨饰演的教师艾丽卡,是一个可恨与可怜集一身的**。
乍看优雅气质出众,钢琴弹得贼好,但私下却很**(全是表妹听到都要红着脸躲避的羞羞事)。
用今天的话说,她是一个“中年巨婴”。
从小缺失父爱,母亲的疯狂管控,晚上不准出门,不准穿彩色衣*,40岁了,没结婚也没男友,还和母亲同睡一张床……心理不扭曲才怪。
其实,她比谁都渴望爱。
18岁的男学生华德对她示爱后,她的世界的天平被彻底打翻。
表面上依旧端庄优雅,但那双无处安放的手出卖了她。
于佩尔善于用这种肉眼难以分辨的“纳米级表演”,精准传神地塑造出内外截然相反的角色。
去年,一部《她》,再次被于佩尔刷屏。
收获包括金球奖在内的18座影后**,而且提名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虽然最后败给艾玛·斯通,但在很多人心里,于佩尔才是真正的王者。
她又演了一个复杂异常的角色。
同一件事,她对外对内,可以表现得像完全相反的两个人。
有人说,是于佩尔的表演让我们相信,一个**可以强大得令人生畏。
她坦诚直面自己的命运与**,这简直是为于佩尔量身打造的角色。
故事同样异常大胆犯禁,导演保罗·范霍文,在整个好莱坞问了个遍,没有女演员敢接。
最后还是得让于阿姨出手。
说来你可能不信,反正表妹信,于阿姨是不会老的。
仅今年,她的新片就有这么多。
像一个已经64岁了的人吗?
朱丽叶·比诺什
第三位非她莫属。
辈分上,比诺什比阿佳妮和于佩尔都小。
但电影成就,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大电影节(戛纳一次、柏林两次、***两次)的影后,她全都拿过;连好莱坞的奥斯卡(两次提名一次获奖)和金球奖(三次提名,一次获奖)也青睐她。
她还是**“身价最高”的女演员。
好像没有人能抗拒比诺什的魅力,连总统们都为她倾倒。
**总统密特朗曾邀请朱丽叶·比诺什到总统官邸共进晚餐。密特朗还曾对媒体说,朱丽叶·比诺什是他的梦中**。
2000年,美国总统***邀请比诺什到白宫,后来比诺什因为演出无法成行,***夫妇竟然亲自到纽约与比诺什见面。
总统都这样了,更别说演员同行——
昆汀那样一个怪咖,竟然在影院看比诺什的电影,抹眼泪。
刘嘉玲,那样一个女王攻,与比诺什合照,竟然心跳加速。
why?
论颜值,比诺什的五官并不突出,再加上一头短发,别说和阿佳妮比了,就是放在一众**女星里,也有点逊色。
但,比诺什一出现在镜头中,你就能感觉她,独特。
是一种如同是与生俱来的纯真。
与阿佳妮侵略性的美不同,也不是于佩尔的疏离克制,反而让人觉得舒*和温暖。
尤其笑容。
别小看这种纯真,它具有治愈之力,就像一杯热巧克力,甜的、温热的,融化在舌尖,浓香缭绕,咽下去,连心都感觉暖和甜……谁能不爱?
表妹重**诺什作品后发现,她的角色和这种独有的气质总是能无缝连接。
比如《布拉格之恋》。
根据**·昆德拉小说改编,菲利普·考夫曼执导。
比诺什扮演托马斯的妻子特蕾莎,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看完之后力赞,比诺什的美貌和纯真惊为天人。
电影讲述的是男主托马斯(丹尼尔·戴·刘易斯 饰)**于妻子特蕾莎和**莎宾娜之间的故事。
两个**,两种极致——莎宾娜狂野、危险、**;特蕾莎忠贞、单纯、懦弱。
后者往往比前者更难演绎。
为什么?因为纯不好演,一演,就显得装纯。
比诺什却演得浑然**,精准把握住了女性风情和纯真孩童间的平衡。
特蕾莎第一次去找托马斯,其实是带着全部家当去投奔,见面时不好意思,只好撒个小谎,说自己来出差看朋友。
但是在托马斯的深情注视下,她紧张了、慌了。
自己就低头尴尬地笑,还欲盖弥彰地抠了一下鼻子。
这不是傻白甜,比诺什演出了一种经历过世事,依然还能超脱**,不为痛苦和绝望所扭转的纯真。
不得不说那部横扫奥斯卡的《英国病人》。
比诺什扮演**安娜,不是女主,却成了片中源源不绝的生命力所在。
她的演技,四个字:自然而然。
表妹最喜欢的一幕——
德军投降那天,正好下雨了,比诺什扛着雨伞站在门口,兴奋对病人说:下雨了。
说完像个孩子般大笑跑过去,带着病人去淋雨。
比诺什对人物身上的痛苦,也演绎得真挚动人。
看这最感人一幕——
病人指着桌上的**示意安娜全部用,病人想寻死。
安娜于心不忍,却知道这是最好的结局。她的反应非常真实,但分解开来又是复杂的:
先是答应病人的请求,低头将**放到注射器里,却忍不住捂脸哭。
病人请求,让她念书给他听,并对她说谢谢。她继续答应着,看向病人时,还竟然温柔地笑,自己低下头却又哭了。
**弄好之后,她的脸上全是泪,但是仍然抬起针管,准备给病人注射。
短短几秒钟,不知看哭多少人。
比诺什赢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女配和柏林影后,实至名归。
随着年龄增长,比诺什身上的这种纯真并没有消失,反倒更有力量。
看2000年的《浓情巧克力》。
比诺什扮演一个未婚妈妈薇薇安,带着女儿四处游走,撒播巧克力食谱,这一次她们去了个封闭小镇开了家巧克力店。
别人叫她夫人,她大方说我没结婚,叫我薇薇安。
别人让她去教堂,她大胆说,我不信教。
女儿被小镇的人嘲笑后哭着问她,为什么你不跟其**妈一样去教堂,穿黑色的鞋子……
她回答:与众不同,不是那么容易的。
《浓情巧克力》是一部关于自由与信仰的电影,巧克力隐喻的是欢愉和享乐,小镇的中虚伪的镇长**巧克力,其实是在**人享乐的天性与本能。
而薇薇安这个传播巧克力的**,实则传递的是一种自由选择生活和信仰的勇气。
这可能是最接近比诺什的一个角色。
因为在生活中,她就是这样一个为自己而活的女性。
不给自己设限,想要什么就去追求。无论何时,都保有那颗自由、勇敢的心。
喜欢演戏,就当演员,每次要演得最好。收获名利却不忘初心,她曾多次拒绝好莱坞电影,专心演舞台剧,曾被提名***2001年托尼奖最佳女演员奖;
但,谁规定演员只懂演戏?
比诺什,就不这样。
喜欢画画和设计,便用画面和色彩纪录每一位**过的导演,还大胆为自己的电影设计海报(《新桥恋人》和《恋恋红尘》)。
喜欢写诗,便出版诗集。
后来又爱上跳舞,才不听什么学跳舞晚了的鬼话,自己花功夫苦炼两年,带着现代舞作品《我之深处》全球巡演。
这样的**,怎能没有魅力?
懂得放飞自己,更懂得放飞孩子。
脱下光环回归生活的她,在亲力亲为地抚养两个孩子。
尊重孩子的天性,给予孩子独自面对未来的力量,比诺什的教育方式充满了法式智慧:
生产就像一瓶美丽的插花,只不过你是瓶子,孩子是花,花很漂亮,但却不属于瓶子。
她经常带着孩子出去旅行,让他们见识更多,选择更多;对待孩子的梦想,她全力支持和鼓励,让这种**不灭。
更多时候,比诺什像把孩子当朋友,甚至觉得孩子才是她的**,能教会她很多东西。
比诺什说,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成为她的全世界。她把孩子们视为最美好的存在,她也将母亲这个角色当成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角色。
一个优秀的**,会是好妈妈,但绝不止于好妈妈。
就像比诺什一样!
本文图片来自**
编辑助理:娜塔莉波特大
sir电影原创,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关注:sir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