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者如斯又名Live on Without Me
寧靜午後的一場意外,書婷痛失摯愛嘉欣,她只能全心守護她們擁有的一切,然而失去女主人的花茶店找不回招牌甜點的味道,嘉欣的母親又極力抹去她倆的關係,甚至要奪走年**兒童童的扶養權。血緣與法律皆無所依歸,她能夠留住什麼呢?在愛與被愛之間,娓娓抒寫三個世代女性的「如斯」情感,潸然動容,恬靜卻更顯力道。
拍摄手法比较陈旧,故事也没有很触动人,甚至感觉没有说完。
真是伤感。童童很可爱,阿谈也是。
体量虽小,却足够真挚动人,以“同性家庭丧偶后子女的抚养权”这一罕见却尖锐的切口,发出了对于血缘亲缘和养育之恩孰轻孰重的悲叹;短片对于逝去女主的女儿,外婆和伴侣对于其抚养权的争取都是以爱的名义,是让她在一个世俗观念下“正常”的家庭里成长,还是和相对“独特”的单亲监护人相濡以沫,**或许只能是一声叹息。
女朋友突然逝世,不是對方的配偶亦不是別人的什麼人,不能撫養對方的子嗣,亦得不到家長的認同。連喪禮花牌也被摒棄於大廳。一段關係淪落於此什麼也失去,從舒琪的《基佬40》的靈堂戲相隔廿幾年再有同志面對家庭禮教、死亡的描寫,即使手法像處境劇,音樂較煩與不對外,整體也有故事性的,選角對的。單是關心同志家庭議題是難得的,合格水平
好像什么都只触及到了一点点,没有愿意去做更深的探索,我一直觉得不要把剧本当做一个平面,一个施工图,而是当做一棵树,一部正在探索诵读的**,要带着疑问写下去拍下去,我相信建筑师们看到自己的施工设计图时也不单单觉得那只是一个平面,这个剧本就有这样的特点,像地图,什么都有,但人没有去好好走过那些路,发现沿途的泥泞与芬。最不喜欢的是接童童放学时,嘉欣母亲和书婷的默契一笑,很不舒*,因为结局是没有和解的,这里的突飞猛进显得多余,只是喜怒哀乐的元素我都要占全的感觉,另外我也不喜欢这种因为两代人的共同利益是最小辈而获得和解的方式,那不是她们自己。全片唯一的亮点在与谈善言的造型,男孩子得非常可爱,只是用来诠释失去挚爱有点可惜。
她本該是“家屬謝禮”的那一位,卻只能被稱呼為“客”,所有的付出被抹殺,同志伴侶權益被親緣傾軋的背後,依舊是同志“我是誰”的社會身份迷茫。雖然把網購那段拿掉,童童被婆婆帶走的結局並不會有改變,但是觀眾的情緒是完全不一樣的,現在這樣的處理,比濫用配樂之類的技術問題更嚴重。
26/6/2021 @ PREMIERE ELEMENTS [鮮浪潮]。又係拍到香港電台feel咁,好彩有阿談撐住套戲,anyway 監製QA話係想集中阿女角度出發忍唔住下左聲囉。
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是故事没有讲完吧?
家人的關係已經超越了血緣關係。真正的父母之愛超越了性。這個世界對女同性戀來說太殘酷了,她們對人(尤其是她們的親戚或伴侶)產生了深刻的理解、愛和尊重,即使這些人不公平地剝奪了她們愛的權利並不尊重她們。女同性戀值得更好的!
故事立意不错,探讨的话题其实蛮深刻的,拍得也很克制,甚至太克制了一点。再多一些戏剧冲突有拍成长片的潜质。女主和小女孩都演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