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克兰原名:W Ukrainie,又名In Ukraine
3.5。半部刺点电影,当然无需诉说什么。当涂装着“一级方程式”的汽车被炸毁在**,当透过被**洞穿的玻璃窗望向街上的行人与巴士,当在战争中逝去的脸庞被葬身于土地……那些扩展外的历史与真相由此穿插串联进来,成为影片。
很克制客观,直说就是普普通通,很像是在旅行过程中碰到了几个很适合构图的**,然后围绕他们剪辑了一部,和报废坦克合影的人,在鸡毛蒜皮里争吵的人,为战争训练的人,新闻之外和我们观众也并无不同(乌克兰这里拍的真跟东北小城镇太像了,配合狗叫和农机的声音如同白噪音一样**)
#Berlinale 73rd Forum #Cubix 以邻国波兰人的视角冷静地旁观战争状态下破碎的土地上仍然生活的人们和社会,甚至是去掉局部情绪的 映后导演提到了乌克兰此时的境遇与二战期间波兰的相似性
素材拍的很好,在组织上可以更有序一些。
装满*花籽的口袋会长出真正的和平吗?
看见了最后一幕,**房子里的狗,还在摇着尾巴,转不出去
是IDF最期待的片子之一。导演极其冷静客观记录下战争对乌克兰随处可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道乌克兰人民到底是乐观还是早已麻木地把这种平淡的绝望视为常态。焦黑的建筑下,色彩斑斓的秋千,孩童们鲜艳地荡着。滑梯,笑声。两座楼房间的被轰炸成的**像静止的瀑布。军营里的女兵织辫子,美是一种无法超越的力量。分发食物的争吵是真实的痛苦。我无声痛哭
用口音在关卡裁决身份。儿童游戏。地铁作为防空洞却也装饰得**。战争与日常的界限。
不带感情的冷峻观察,***的残忍现实。 最后孤立无援的狗在被战争摧毁而把内部空间有着具象表现的家暴露在外的建筑物里,忍不住落泪了
剧场两侧海报布在熄灯后透出美院建筑的楼梯,神奇的与片中乌克兰**形成对照。空镜头与环境声**,战后**,弹孔车站,神似小西天积水潭地铁站的避难所,**站要求说“乌克兰铁路”根据口音放行。以为拿枪的小孩仍然要玩战争游戏,转头发现他们其实也是放行**的工作人员。物资派发,野狗群落,扎辫子女兵,**说笑“活靶子”的军人,各类生活切片,如映后所说,万物都在以自己的韧性活下去。#idf6th象山2号楼小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