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我脸上又名Sitting on My Face
关于how to survive in a ***** story. 在斑驳破碎的空间用art重建自己的世界。一点联想:布莱希特的理论也许有减轻伤痛的用意
很喜欢的 是很棒的私人文本 用digital art呈现破碎 视角 文本 模型 与重建 但会感觉没有再把其中的媒介好好交融互动好
**实验系………自说自话的旁白,全是形式
for what 非要用这种形式呢?没看出使用这种媒介的必要性。好像在吃咖啡拉肠。
说起来倒是简单:利用数码扫描建模带来的故障和缺失(房间成了灰烬),再在这之上不断进行层级的叠加和涂抹,用当下共通性的**经验横贯重重差异
#Barbican 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这种现代科技用于阐述一些深刻的主题会显得有些虚浮,**手机亮起更是搞得我一阵晃神,就是有一种不太信的感觉。
跟电影很远,完全就是一个新媒体的personal diary
太棒了 作为亚洲女性遭受的多重责难和歧视 用第三人ta来构建一个虚构但又特别熟悉的“角色” 还是刘老师这味!
现在泛亚实验电影兴这个3d必须得用下是吧
NOWNESS China x LSFF @ICA 喜欢叙述者把独在异乡语言不通的少数族裔比作任人坐踏的板凳,无法及时还击的言语侮辱和肢体冲撞总是硬生生打在你脸上。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主题固然好,但作为短片**上还是太单薄了,而且同一场放映六条片子居然有三条都用到了3D扫描。想说如今的实验性表达也有模版了吗?